創新照護 | 社區共生是高齡社會的終極目標

創新照護 | 社區共生是高齡社會的終極目標
2019/09/10
作者/專欄

文/林金立

國發會推估,我國高齡人口比率將於2026年達到20%,老人將超過460萬,許多倡議者認為人口數這麼多,且大部分資產集中在高齡者身上,代表銀髮商機無窮,而照顧是無法避免的需求,「長照產業」勢必也是蓬勃發展吧? 但憂心者擔心,勞動人口相對減少,當長照需求愈高,代表整體社會的負擔愈重,這還能稱為一個商機?

來看看日本的例子吧,日本到2018年止高齡者已超過3500萬人,占總人口28.1%。照顧需求逐年增加,造成介護保險幾度瀕臨破產,費用支出從最初的3.6兆日元,來到2016年突破10.4兆,增加為三倍;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介護設施從最初2000年到2016年成長為四倍(圖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2012年後,5年間成長家數僅19,272家,相對於照顧需求的成長曲線,介護設施的成長明顯趨緩,這其實跟給付費用下降造成機構利潤下滑有關係(2016年特別養護老人設施利潤下滑至1.6%),另一個更難解的原因,就是照顧人力不足,就算有空床,也無法提供服務,為了補足照顧人力,勉強使用不適當的人,也造成品質下滑。

社區共生 - 安可創新長照
圖1. 日本歷年各類型介護設施的總和。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

長期照顧發展的興衰,不是因為沒需求或是競爭激烈,反而是因為需求過高,造成整體財務負擔過重,政府與民眾付費能力下降,再加上工作人口減少,無法撐起照顧所致。

自我國推動長照2.0以來,居家、社區照顧體系倍數成長,但在資源與人力往一邊傾斜的情況下,住宿式機構面臨停滯的困境,尤其是人力的進場困境更是明顯。面對未來台灣整體缺工的情況下,機構如果繼續在愈來愈淺的照顧人力水池中彼此競爭,再加上整體的財務負擔只會愈來愈重,能否借鏡日本介護的發展,找到長期照顧的機會與希望?

這幾年在日本,開始倡導另一種照顧的新思維:「透過社區整體照顧的方法,致力達成社區共生的目標,讓每個人有繼續自立生活的機會。」將照顧從「他助」,發展成「互助」,進而「自助」,社會、社區整體一起投入能量,來共同面對這險峻局勢。

照顧不再是家庭與專業照顧圈的事,社區各種資源一起動起來,例如超商提供了高齡者支援的場地;不再將失能、失智長者視為只是一個被照顧的人,而是思考能夠繼續為社區貢獻什麼?例如失智長者幫忙製作慶典的裝飾品;長照機構不能侷限於自身的長照服務,順應社區需求發展社區服務,愈來愈多機構提供托兒、課輔、餐飲服務等;當機構與社區不再有界線,照顧者與失能者可以相互支援。

讓高齡者繼續有工作,對社區有貢獻,或是做他們喜歡、擅長的事,這不只是對健康延長有幫助, 更是促進動機、增強自立能力的照顧指引與方向,他們是與社區共同生活、生存的一般人。這時候,高齡人口比率高的意義,不會只被視為商機或是社會負擔,而是一個因人口結構轉變的社會進化,新生活型態於焉而生。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