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 長照標竿芬蘭 讓照顧工作變幸福了(上)

書摘 | 長照標竿芬蘭 讓照顧工作變幸福了(上)
2019/12/06
作者/專欄

在芬蘭波爾沃市(Porvoo)有個2015年落成的安養機構Toukovuoren palvelukoti,經長照教練協助下提高照顧品質,因而在該市2016年地方不同行業勞工投票,成為該市最值得去工作的地方。在這裡工作,成為不同行業勞工最嚮往的職務。姑且不論這種投票有多少可信度,但是安養機構能夠經營到讓不同行業的勞工報以掌聲、欣賞、信任,總是可喜的。

事實上,這個機構的確在經營品質上花了很多心思,該機構定期研究顯示,這裡的住民因為這些改善而明顯的減藥,這對許多長者是莫大的福音,當然對照顧者而言,也是很大的成就。

比吃藥更重要的事 長者需要什麼生活方式?

十幾年前在丹麥老人學校學習時,就有當地人告訴我,有長者跑去看醫生,結果醫生並沒有開藥,而是開處方請他去參加老人學校活動。又隔幾年,我在挪威看到統計資料說,挪威銀髮族每人每天吃五到八種藥,意思是用藥太多,照顧界正想辦法要控制這種現象。為什麼減藥這樣重要?為什麼機構把減藥當成一種勝利?藥物牽涉到器官與身心副作用、交互作用、醫療成本、生活品質(長者要花很多時間吃藥和不能忘記用藥),加上長者身體機能老化,禁不起這樣多用藥,且某些藥物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身體無力,甚至量眩等,增加摔倒風險。所以,能少用藥當然更好。

圖片來源/pixabay

另外,到底是什麼問題需要用藥,而且非得用藥不可?哪些問題不是靠吃藥就可以改善?或者病徵只是其他問題導致的表象,而不是真正的病灶?對於很多在家獨居的人來說,在診所裡看病問診只有幾分鐘,一般醫師也很難了解此人家居生活全貌,能對疾病治療已經不錯,不見得能解決真正導致問題的源頭。

理想上,在家居住很好,比機構自由有歸屬感,如能有醫師和照顧團隊協同居家照顧更好。實際上獨居又得不到居家服務的長輩,身心問題若來自缺乏刺激接觸,則有待積極發掘而給予幫助;至於有限度的居家服務支持一般生活,要能細緻到第一線照顧而且留意觀察,給予更多刺激接觸,要放棄不必要的藥物也不容易。

在這些背景下來看Toukovuoren palvelukoti 就很有意思了,因為這裡善用集中居住的價值,能更完整地觀察長輩的興趣和需要,進而依據這些來設計生活方式,如能維持好生活模式,必帶來多重效益,包括用藥也可因而減少。

活動部門安排健身娛樂 多采多姿強化生活價值

許多國家開始避免用幾床來描述照顧機構容量,認為這是醫院化、病房化,也就是把住民病人化。因此Toukovuoren palvelukoti 被規劃成一座有六十間房間、每人一間房的機構,內部分成四區。在改善照顧品質上,長照教練花最多心思的就是怎麼讓住民得到活動刺激,其次是員工的訓練管理,來配合發展活動。

在一般機構,會讓第一線照服員分工分時段,辦公區與住民生活區域隔開;好一點的機構會安排一些健身或娛樂活動。在歐洲許多長照先進國家,機構同時設立活動部與護理部等部門,因為他們認知到人住在這裡不是為了等著吃飯餵藥,是來過生活的,所以應該要專人提供適當的活動。

Toukovuoren palvelukoti 採取的做法是,所有照顧者上班都在各區客廳服務,一起支持長者期待的各種活動。換言之,所有照顧者是生活照顧者也是活動引導者,而且總是一起引導。住民與照顧者一起整理、回顧過去的活動,把照片等素材經過裝飾後貼在牆壁上,不但美化環境,還能成為彼此討論的題材,很自然地強化認知和生活價值。

照顧者只有在需要文書作業時,才會到隔音辦公室。辦公室供大家輪流使用,座位是共用的,沒有個人座位,這樣既節省空間,又可達到目的。

這種上班方式,照顧負擔比未必比其他機構高,也就是照服員人數並沒有更多,但是一起發揮,比各自分工排班有更多的服務量能,長者也得到更多支持與陪伴。做手工、陪伴參加各項活動,活動之後長輩食慾更好,活動力更強。

(本文節錄自《高齡友善新視界:觀察臺灣與他國的高齡者照顧》一書)


 

《高齡友善新視界:觀察臺灣與他國的高齡者照顧》

作者:周傳久

出版社:巨流圖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