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的日照中心內,長輩正與孩童一起動手做。 (圖片來源/士林靈糧堂)
照顧全方位發展 產業多面向進擊
因應高齡化挑戰,需要提供銀髮族更完善的照顧體系,藉此提升從健康、亞健康到失能、失智不同照顧需求階段的生活品質。本單元提供照顧全方位的發展解讀,最新產品與服務趨勢為何?業界如何分析預測下一年度的發展重點?如何整合各方資源,打造一個以長者需求為中心的完善照顧網絡?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能和失智人口的增加,使得長照市場需求強勁,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和轉型的關鍵時期。
資源整合、服務創新與多樣化,以及大型企業的投入,都是目前長照產業的趨勢,業界也密切關注長照3.0對未來的影響。
關鍵趨勢1》整合多元服務 走向連續型照顧
綜合業界觀察,因應人口結構和家庭照顧模式的轉變,整合住宿、日照、團屋等多元服務,除了服務量能擴充, 走向連續型照顧模式,會是長照發展的重點。
近期指標性案例包括佳恩長照法人承接的屏東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天使居長照財團法人建置的林口鑫淼天使居,以及包含行愛住宿長照機構的北醫大長照體系。今年邁入25周年的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也正於新竹一塊5000坪土地規劃設立身障與長照服務園區,提供涵蓋居服、日照與團屋等連續型照顧服務,預計明年開工、2028年營運。
屏東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提供居服、日照、團屋與住宿型機構的連續型服務。(攝影/戴淨妍)
PwC家事及高齡權益服務主持會計師蔡晏潭指出,綜合式服務機構不僅能有效滿足長者的多樣化需求,也符合政策的支持方向。他也分析,儘管台灣目前清楚區隔長照機構與養生村,但預期未來服務樣態會趨於多元;以日本為例,附服務高齡者住宅內也可以設立小規機提供失智照顧服務。
連續型照顧園區提供更多元且具生活感的居住空間。(攝影/戴淨妍)
關鍵趨勢2》長照IPO持續進展 延伸發展顧問輔導
長照產業化與規模化進程也正加速。自2022年底青松健康登錄興櫃,成為國內首家進入資本市場的長照事業體;佳醫創造健康公司、台灣居護公司、蕭中正醫療體系、台北醫學大學的長照事業等,也都規劃朝向上市櫃發展。青松健康總經理周孟賢分析,未來5年長照將由百家爭鳴逐漸整併收攏,跨業合作的狀況也會越來越明顯,服務標準化將是影響複製拓展的關鍵,使經營管理議題浮上檯面。
在服務規模提升之外,更有業者正計劃未來朝向海外發展。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分享,他們正逐步歸納長照服務know-how,期望未來以系統化方式,為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業者提供顧問服務,進一步提升台灣長照服務的競爭力,以及在海外華人圈的影響力,「永信藥品早就已經在馬來西亞上市,也觀察到當地人口老化與照顧人力短缺問題。」
日照中心注重創新服務,如永信珸聆社區長照機構執行生活復能,由照服員與長輩共同製備中餐。(攝影/戴淨妍)
由侒可傳媒催生成立的創新長照經營管理協會,推動照顧產業發展,鑽研經營管理實務和發展模式,連結《ĀnkěCare 創新照顧》雜誌的智庫、侒可傳媒國際級照顧博覽會的平台力量。未來也開拓輔導顧問工作,提供新設或轉型機構輔導、機構經營管理和評鑑方案等輔導,也協助照顧產業的市場調查和專案評估。
關鍵趨勢3》企業與學校 投入長照市場
因應照顧離職議題,上市櫃企業為了留任人才並落實ESG,也正部署長照服務,成為照顧產業的新要角。日月光集團於去年2月宣布透過日月光社會企業投資好日和控股成立「好日和健康公司」,於新北、 桃園、台中、彰化、南投、高雄的廠區周邊規劃6家日照與5家居服;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今年2月宣布啟動鴻海養身照護中心計畫;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亦規劃於日本熊本推動社區照護模式。
蔡晏潭分析,少子化的餘波震盪還要20年才會影響就業人口,然而,大型企業已經比政府感受到失能、失智人口增加的急迫性,於去年開始有明顯動作,以社會福利的角度切入試水溫,「照顧好員工也是企業往上成長的重大因素,期待未來企業運用資源,即時、有效地提升長照服務規模。」
除了企業投入長照服務,去年開始私校退場案例顯著增加,陸續有高中職、大專院校宣布「進場」改辦長照機構,設立日照中心或住宿型機構。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林博文分析,目前正是私校退場的關鍵時間點,由於私校轉型過程的財務狀況評估與管理,需要系統性的輔導諮商,若缺乏資源可能導致錯失良機。
關鍵趨勢4》創新服務 提升品牌競爭力
長照版圖不斷變動,業者需提升服務內涵和營運團隊品質,包含組織化管理、培訓專業人員提升照顧技巧,並借鑒國際經驗探索新的照顧模式,解決運營難度提升、專業人力不足等問題,迎接競爭趨於激烈的市場。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強調,隨著戰後嬰兒潮邁入高齡階段,長照需求將更為多樣化,需要更多的創新服務來滿足 。
以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為例,便重視專業人力的訓練與教育,強調以服務對象為本,推動教育訓練、服務理念的普及、關係的建立以及留任機制的設計,確保服務品質持續提升,並以落實全人照顧與融合在地文化做出市場區隔。
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執行長簡月娥舉例,他們透過評估個案的身心、社會及靈性需求,制定出最適合的照顧計畫,並由跨專業服務團隊執行;也發展不同地區的特色,如在桃園龜山的日照中心執行眷村鄰里結伴計劃,讓照顧融入在地生活。
涂心寧也指出,未來居家服務單位需要更重視資源配置最佳化,例如,一個單位可能不需要那麼多服務員,而是透過管理提升服務品質;此外,與長者、家屬建立良好互動關係,透過口碑行銷自動吸引客戶,也是居服業者品牌競爭力的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3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