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 在生活復健俱樂部 最「特別」的入浴照護

書摘 | 在生活復健俱樂部     最「特別」的入浴照護
2019/07/31
作者/專欄

公家機關開辦的日間照護服務,一天只要500日圓就能利用。那麼,真的會有人願意支付好幾倍的費用來民間開設的日間照護所嗎?起初的不安,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包括浴室和廁所在內只有240平方公尺的「生活復健俱樂部」,多的時候一天有30個人上門。這裏不但對臥床不起的人來者不拒,接送方面又是比「上門接送」更周到的「床邊接送」,積極接納失智症患者,即使有行為問題也不會拒絕。

不過,在生活復健俱樂部裏面,最劃時代的項目就是入浴照護。「別因為他們的身體有障礙就用特別的方式去做,正因為身體有障礙,所以更要採用普通的方式。為了能用普通的方式,就要花費一番特別的工夫。」這是我當初的建議,當然她們三位也很認同,決定即使是長年臥床不起的人,也不要使用機械入浴裝置。

值得慶幸的是,她們從設施還在建設的階段就開始讓我參與。我提出從玄關到浴室的動線(換句話說就是中間會有人來人往的空間)盡量不要設計成直線,更要避免使用最危險的自動門,這些要求她們都一一實現了。浴室裏設置的是最普通的家庭式浴缸,以及一般宿舍使用的五人浴缸。只在剛開始的時候使用了一陣子將椅子裝在軌道上,利用水壓升降的簡易機械。到後來,能自己走動的人就不用說了,連無法自行站立的老人都不再使用機械,光靠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就能完成入浴照護。

昂貴又誇張的機械只會糟蹋老人

各位讀者或許會懷疑,不使用特別裝置如何能為臥床不起的老人洗澡?進浴缸時或許還沒有太大問題,就算用力過猛,不大的浴缸應該也能圍住身體,不至於跌落。問題是出來的時候要怎麼做呢?你或許也有這個疑問吧?

其實,各位不妨在泡澡時觀察自己怎麼離開浴缸。是不是先把腳往身體的方向縮,再把上半身往前傾?只要請老人家做一樣的動作就行了。如果力氣不夠大,就把腳再往內側多縮一點,身體再多往前傾一點,水的浮力也會幫忙托起臀部。在專業照護工作者中也有很多人以從後方拉起的方式協助入浴者離開浴缸,事實上,採用普通洗澡時的姿勢進出浴缸就可以了,只要提醒自己記得就好。

入浴照護 - 安可創新長照
Image from Photo AC

生活復健俱樂部不買昂貴又誇張的入浴輔助機械,取而代之的是,在浴室裏安裝高度約40公分的家庭式浴缸。浴缸裏多加一張椅子就能順利協助臥床不起的老人家入浴了。看到這樣的做法,家屬們紛紛表示「用這種方法或許也能在家洗澡,下次我們也試試看」。除了影響家屬之外,這種入浴照護法更開始普及於全國的日間照護中心或安養中心、醫院等地方。

只會看書面資料紙上談兵的人,往往認定臥床不起的老人就只能躺著洗澡。因此,各鄉鎮縣市爭相斥資購入進口的豪華入浴裝置,為此添購接送用的公務車並增聘工作人員。問題是,情形真正嚴重到完全無法起身的人根本沒那麼多,砸大錢買的裝置幾乎無用武之地。為了不暴殄天物,只好想辦法增加使用者,聽說某鎮連還能下田工作的老太太都帶來使用入浴裝置,那位老太太自己脫了衣服鞋子,自己躺上擔架接受入浴照護。在這種制度下,不只臥床不起的人依然臥床不起,連原本沒病沒痛的人都被當作臥床不起了。這已經不是浪費稅金,而是用稅金糟蹋老人。

生活復健俱樂部的浴室裏今天也傳出老人家哼唱〈草津節〉(編按:群馬縣草津溫泉的民謠)的聲音。剛從浴室出來的小野田奶奶坐在洗臉檯前,一邊讓工作人員幫她吹頭髮,一邊自己在嘴唇上擦口紅。

負責幫忙更衣的義工走出脫衣間,叫了正在日間照護室玩氣球排球的林爺爺。原來是該輪到他洗澡了。林爺爺離開正在玩遊戲的眾人,獨自走向浴室。

遠從北海道來觀摩的特別照護安養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竟然能在這個時候去洗澡,真是難以置信。我們那裏一到下午的洗澡時間,所有入居者都要一起入浴。除了一個留守辦公室的職員外,其他工作人員都得協助入浴,不但沒有多餘的人力帶領遊戲復健,為了避免用來搬運老人的擔架到處滴水,還設下禁足令禁止老人踏上走廊呢。連幫忙吹頭髮的人手都不夠,更別說有那個閒情逸致塗口紅了。」

可是,一年之後,我們收到來自那間安養中心的信:

「回北海道之後說服了所長和建築師,在中心裏設置了家庭式浴缸。結果,現在幾乎不再有人需要依賴機械入浴,原本包括協助更衣在內,入浴照護需要6個人手,現在已經減少為4個了。跟以前相比真是輕鬆得令人不敢相信,入居者和職員們都很高興。」

信封裏還附上一張滿臉皺紋的老太太照片,看來是剛洗完澡,正在對著鏡子塗口紅。

三個外行人小姐的熱情,加上「與其聘請有問題的駐所醫生,還是叫救護車比較實在」的覺悟,促使包括入浴照護在內的日本老人照護,就此改頭換面。

文章摘自《老大人陪伴指南》/ 經濟新潮社出版

 

遊戲復健 - 安可創新長照
老大人陪伴指南 / 經濟新潮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