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娟專欄】體重下降是虛弱症作祟?虛弱症的評估與處理

【胡月娟專欄】體重下降是虛弱症作祟?虛弱症的評估與處理
2024/02/23

躺床只要一天,下床時就要慢慢來,因為可能會發生姿位性低血壓,或下肢無力的跌倒。人要獨立執行日常活動,與其肌肉力量有強烈相關,肌力乃指人所產生的肌肉力量,除以其單位時間或速度;以步行而言,步速(gait speed)每秒得超過0.8公尺,步頻(gait frequency)是每秒至少走一步。若未達上述目標,就表示有虛弱(frailty)

人在老化過程,快縮肌纖維的功能喪失速度,會較慢縮肌肉纖維迅速,肌力下降的速度,約為其強度減弱的2倍,因此老年人易罹患身體失能、虛弱、與肌少症

虛弱之評估有下列五項:

1.    體重減輕:指個案過去一年,未刻意減重下,體重減輕3公斤或體重減輕大於5%以上。

2.    費力:個案在上一週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以一個禮拜7天而言,12天有此現象就表示有虛弱的傾向。

3.    體能活動度低:訪談個案是否有嘗試任何體能活動以維護健康,若個案回答一週連一次也沒有,就有虛弱的傾向。

4.    行走時間慢:個案走五公尺所需要的秒數大於7秒,正常是每秒行走超過0.8公尺。

5.    手的握力差公斤數臺灣男性手握力的高峰值在20歲,平均手握力48-51公斤;女性手握力的高峰值在17歲,平均手握力為30-32.2公斤。高齡長者男性手握力少於28公斤,女性手握力少於18公斤,表示有虛弱症或肌少症。

人在老化過程易罹患身體失能、虛弱、與肌少症,5項評估指標協助判斷虛弱症。(圖片來源/freepik)人在老化過程易罹患身體失能、虛弱、與肌少症,5項評估指標協助判斷虛弱症。(圖片來源/freepik)

上述五項虛弱症評估,有一項或兩項乃為有虛弱傾向,大於等於三項,則可判定有虛弱症。

衛生福利部長照2.0版虛弱症評估表,只評估三個項目,包含體重減輕,與一年前相比體重減少超過3公斤或少5%以上;肌力降低,無法在不用手支撐的情況下,從椅子上站起來5次,若個案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就是肌力降低;與活動力弱,一個禮拜有3天以上做事情都提不起勁;3個項目有一項就是1分,總分為3分,總分1分者為虛弱症前期,2分就確定為虛弱症。

身體活動量減少的老年人,易誘發肌力的迅速降低,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與國際老年學協會,倡議活躍老化的政策架構,即藉由優化健康、社會參與、及身心安全的機會,以提升人們老化時的生活品質。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更進一步提出,老年人每週至少得執行中度至劇烈強度的身體活動150分鐘,即自己可以感覺心臟的跳動,呼吸有些喘的程度,以預防與延緩失能,其中阻力訓練是要素。

等張訓練又稱為肌肉收縮的向心期(concentric phase),盡可能快速的執行肌肉收縮的向心期,乃指人自發性地收縮快縮肌纖維,即可達肌力訓練,例如藉助於機器、彈力帶與舉重物。阻抗訓練則是盡快執行肌肉收縮的離心期(eccentric phase),以增強肌肉的功能與力量。

阻力訓練、重力訓練後,除了肌力增強外,其成效是活化肌肉收縮所需的神經傳遞時間會變短;30秒內執行坐站動作的次數會增加;站著的身體平衡感改善;站起來時,膝蓋伸直肌的收縮力與反應速率皆有改善。

老年人站起來時,若身體不穩,就很容易跌倒。重力訓練(power training)有助於保有快速收縮肌纖維的功能,讓人有能力因應姿位調整時的失衡。自體重量為負重(Body weight power training)的動作,應盡可能與日常活動的執行近似,以強化老年人身體的平衡感,例如靠牆壁執行深蹲,以防萬一身體不穩時,還能有所倚靠。從站姿慢慢蹲下時,半腱肌、半腹肌、股二頭肌扮演主動的角色,即向心收縮彎曲;大腿前側肌群-股四頭肌為離心收縮伸展。關節活動是主動肌向心收縮,拮抗肌離心收縮。所謂生活即復健,所以自體重量為負重的動作設計,要盡可能與日常生活活動的執行類似。

1.    臥床時的運動:抬臀、雙手用力上舉、舉腿。

2.    自體重量為負重的運動:扶牆或固定穩定的座椅,做深蹲的動作、坐站訓練、步行訓練。

3.    阻力訓練運動:彈力帶、固定式腳踏車、舉啞鈴等

重訓是給予身體重量,包括在阻力訓練內;運動後攝取地中海飲食,有助於蛋白質的吸收效果。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