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娟專欄】泛談虛弱症 跨域專業人員協助擬定照護計畫

【胡月娟專欄】泛談虛弱症  跨域專業人員協助擬定照護計畫
2024/01/31

人體各系統或器官的功能與儲備力,在人30歲時達高峰後,會隨年歲的增長漸漸的下降。在老化過程,人們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病是常態,罹病的慢性炎症反應、營養不良、身體活動度的損傷、疼痛、疲累等,皆可能引發人們健康狀況的巨變,而使人陷入易受傷害的虛弱狀況。

10年前我們還在討論高齡者飲食的清淡、少油、少脂、少鹽,最近10年卻見肌少症(sarcopenia)、虛弱症(frailty)、吞嚥老化(presbyphagia)…等名詞的問世,高齡者的飲食運動處方也隨之有大轉變。

臺灣65歲以上社區個案的虛弱盛行率為7.88% (Hsieh et al., 2018)。罹患虛弱症的個案,可能因感染或便秘等,狀似輕微事件的觸發,呈現不成比例的病況,而影響到其治療、復原過程。所以了解虛弱症的概念,藉由臨床推理過程,區辨罹患虛弱症個案間的差異,虛弱症個案的跌倒等議題,就變成很重要。例如一位失智症個案因為泌尿道感染住院,2天後個案就無法下床,家屬抱怨為何住院後病況越來越嚴重?這就是典型苦於虛弱症候群的個案。

虛弱症候群包括跌倒、意識狀況改變、活動受限、失禁、容易出現藥物副作用,個案呈現的可能是任何器官疾病發作的行動力和行為改變。面對虛弱症候群個案,長照從業人員難以區辨的是老化過程人身體生理系統功能的下降,還是特定疾病所導致。以肺炎為例,個案可能出現典型的咳嗽、呼吸短促、虛弱量表篩檢陽性;也可能沒有肺炎的典型症狀,卻引發虛弱症候群。

虛弱症候群對臨床專業人員的決策與醫療照護計畫的擬定,皆是項挑戰,現代人在乎的不只是壽命的延長,生活品質也很重要。電影「一路玩到掛」或英國女王在逝世前一天還在辦理公務的形象深植世人心底,虛弱症候群讓人再度省思,人死亡前歲月的質與量。

一般人聽到衰弱或虛弱(frailty),認為就是口頭上常說的瘦弱、臥床、脆弱、易受傷等形象。解決虛弱就像打開一瓶充滿毛毛蟲的罐頭,各種可能導因不斷鑽出來,而增添虛弱症情境或議題的複雜性。

虛弱症候群包括跌倒、意識狀況改變、活動受限、失禁、容易出現藥物副作用,(圖片來源/freepik)虛弱症候群包括跌倒、意識狀況改變、活動受限、失禁、容易出現藥物副作用,(圖片來源/freepik)

臨床推理乃指診斷與處置背後的認知過程,包括人下意識地辨認型態與意識的逐步分析。在醫院的臨床討論會上,每一位醫療照護專業人員,皆應藉由簡短的個案病歷回顧,說明其對個案照護計畫的建議。例如由於個案所有的日常生活活動都需要協助,而且有嚴重的認知損傷,我認為這位個案罹患重度虛弱症,手術對這位個案目前是不妥適的,手術可能會使其病情加重。照護團隊應與個案、家屬討論,目前最重要的議題,及醫護團隊如何處理其症狀、擬定照護計畫等。

採取縱貫式或世代的觀點,對了瞭解虛弱症候群是必要的,座落在社區的長照服務機構,提供臨床照護人員優質的場域,以學習虛弱症候群個案所面臨的問題。這些罹患不等程度虛弱症候群的長輩,就是長照從業人員最佳的老師,虛弱症候群長輩需要跨域專業人員的協助,此凸顯了長期照顧跨域協力合作的精神與特色。

參考資料

Hsieh, T. J., Chang, H. Y., Wu, I. C., Chen, C. C., Tsai, H. J., Chiu, Y. F., Chuang, S. C., Hsiung, C. A., & Hsu, C. C. (2018).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and frailty in the elderly.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 13(8), e0201351.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