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專欄】插管還是放手?讓照顧者在戲劇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張嘉容專欄】插管還是放手?讓照顧者在戲劇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2023/11/13

↑生命之河戲劇創作演出(非當事人)。(圖片來源/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10月份的專欄中,我分享了凱莉去年的照顧故事。一年過去了,我再次召集了參與過戲劇計劃的成員,包括凱莉,一起回顧我們的戲劇旅程,探討這段經歷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今年,凱莉面臨了人生中最嚴峻的挑戰——送別了她深愛的伴侶。在先生生命的最後階段,凱莉面臨著痛苦的掙扎,尤其在做出緊急醫療決定時,她不得不在先生家人的期望,與自己和先生的信念之間做出選擇。

我請凱莉用創作來呈現先生過世之前她的掙扎。凱莉再次用兩條色彩鮮明的布條,一紅一藍來表現。紅色代表著對先生的愛與留住生命的執著,藍色則是平靜的接受與無奈的放手。是要選擇插管,讓先生可以維持生命,但有可能變成植物人呢;還是選擇不插管,讓先生少受苦,但接受先生有可能就這麼走向死亡呢。凱莉選擇了放手,最後先生在家中過世。

選擇插管或是放手,是許多家屬的揪心難題。(圖片來源/freepik)選擇插管或是放手,是許多家屬的揪心難題。(圖片來源/freepik)

用劇本創作來進行戲劇療癒  

我以凱莉在團體中的敘述和真實感受為基礎,撰寫了一份劇本草稿,然後與她和其他成員一起通過排練來深入探討凱莉的內心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對話、討論、澄清,不斷修正,最終進行了一場療癒的演出。

三個代表凱莉內在不同聲音的角色,在舞台上互相看見、擁抱,並肩面對未來。這個過程和演出,不僅是一場戲劇表演,也是凱莉與分裂的自己互相對話、協調和整合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透過「次人格」這個心理概念來探索。

凱莉ABC正是凱莉三個不同的「次人格」,當他們透過其他演員,在舞台上呈現和對話,然後請凱莉來觀看修改,就是在開展讓凱莉產生跟自己的「次人格」們溝通、對話的過程。

「次人格」(subpersonalities)

「次人格」這一概念出自義大利的心理治療學家Roberto Asagori。他在「綜合心理學」中認為,人們的內在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自我意象。這些意象可能因為不同的經歷、社會化過程和自身的信仰而形成,也就是次人格。

這些「次人格」如同戲劇中的角色,彼此間可能存在著不同的需求、期待和情感。當它們未被我們意識到或對話時,容易導致內心的衝突。它們互相競爭,企圖主導我們的決策和行動。這樣的內在拉扯,時常讓我們感到困惑。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時常會感受到自己的矛盾和衝突。

每一個「次人格」都有它獨特的情感和需求,需要互相看見,學習彼此對話,產生溝通,才會開啟整合的可能。

鏡照(mirror)的使用

戲劇治療裡面,我讓凱莉站在外面,觀看其他成員演出自己的故事,這個技巧叫做鏡子技巧。這可以幫助主角增加對問題的了解,修正自己原本不合理的觀念,擴大意識的範疇。(Torrance1978, 張貴傑,2004

透過鏡子技巧,凱莉能夠從一個外部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自己的處境,這個過程不僅幫助她提升了對自身掙扎的理解,還啟發了她對問題的全新視角,也喚起和看見自己已經達到的成就以及已經擁有的智慧。

透過戲劇治療中的鏡子技巧,幫助照顧者增加對問題的了解、修正自己原本不合理的觀念、擴大意識的範疇。(圖片來源/freepik)透過戲劇治療中的鏡子技巧,幫助照顧者增加對問題的了解、修正自己原本不合理的觀念、擴大意識的範疇。(圖片來源/freepik)

劇本創作

以下是經過與凱莉與其他成員的共同工作後,最終呈現在舞台上的劇本

角色:凱莉本人說書人、凱莉A、凱莉B)、凱莉C

第一場

凱莉A、凱莉拉扯凱莉C)

凱莉A:妳應該要讓他回到家裡安詳的離開,這樣他才不會活著受罪!

凱莉B:妳應該讓他在醫院插管,這樣他才能活下去!

凱莉A:插管會變成活死人,妳忍心嗎?

凱莉B:可是不插管他就離開了,妳捨得嗎?

凱莉A:放手讓他走吧,他會去一個更好的地方。

凱莉B : 就算是植物人,至少他還是活著。

沉默

凱莉C:原來我只有讓他死,跟讓他變成植物人這兩個選擇嗎?……為什麼這麼無奈?為什麼?哭泣我想要的,就只是他好好的陪在我的身邊…….

在痛苦掙扎之後,凱莉振作起來,克服了先生家人的壓力,選擇讓先生在家舒適尊嚴的善終。

第二場

凱莉 : 最後,我決定臣服,接受我先生即將離開的事實,但是我選擇讓他居家安寧,在家善終。

三個凱莉互相擁抱

凱莉 :今年二月,他離開了。他走的時候面容安詳,身體柔軟放鬆,他帶著家人滿滿的愛和祝福離開了,前往下一個旅程。

三個凱莉手牽手,依靠著彼此,禮敬/目送逝去的美好時光,勇敢面對接下來的未來

凱莉A:我們的任務完成了。

凱莉B:我們可以自由的往前走了。

凱莉C:我要好好的的活出自己。

⏶(燈暗,燈光回到說書人凱莉本人身上

凱莉 : 在今年的排練當中,我想起照顧過程中的點滴,我看見自己做了種種的努力,也看到了自己,在做最後抉擇時是那麼的艱難,可是我也更肯定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沒有留下遺憾,對於先生的離開我也比較釋懷了。

自我整合的過程

凱莉的三個不同面向在舞台上展開了激烈的對話,最後在舞台上互相接納、擁抱,並肩面對未來。這個過程和演出,正是凱莉與分裂的自己互相對話、協調和整合的過程。 可以說也正是凱莉道別、道謝、道歉、道愛的過程和儀式。

透過這樣的戲劇表演,凱莉和觀眾都得到了一次深度的自我整合和體驗,凱莉被其他的演員們同理,被觀眾的見證安慰,在回顧之中再次肯定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對於先生的離開,放下遺憾和釋懷。如今凱莉的照顧任務完成了,可以自由的往前走了,未來好好活出自己吧!

透過戲劇療癒,照顧者凱莉深刻地被同理、被安慰,更能放下遺憾和釋懷。(圖片來源/freepik)透過戲劇療癒,照顧者凱莉深刻地被同理、被安慰,更能放下遺憾和釋懷。(圖片來源/freepik)

演出結束後,我請凱莉用水來比喻回顧自己在這段歷程的收穫。凱莉說:「我是河水,流過生老病死,繼續流向未來。我學會了不要深陷在劇中人情緒的泥沼中無法自拔,而要學會入戲同時還可以出戲和看戲,用全知觀點來看戲,拓寬思考面向,找到新的理解和對策。

「我學會把自己的困難和軟弱說出來,獲得幫助和支持,而不是繼續ㄍ一ㄥ下去,孤軍奮戰。我也領悟到,我是生命的主人,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由我自己來賦予意義的。在戲劇中,我找到了新的自己,一個更勇敢、更開放的我。」

12/16翩翩 參與式藝術演出 探討照顧者在面臨親人生死之間的溝通與選擇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當人生的劇本不得已必須接近尾聲,如何有尊嚴的走最後一程,照顧者面臨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更考驗到家人之間的關係,對生死的看法,以及是否做過足夠的溝通與對話。以上這樣劇烈的內心衝突,不僅是凱莉的個人經歷,可能也是大部分照顧者在面對親人生死抉擇時的處境。

12/16(晚上1900,我在台北市大同區斯文里蘭州市場民權西路站附近,創作了一個參與式的藝術演出《翩翩》,探討照顧者照護親人的溝通與選擇。面對疾病生死,如何不只是急迫之下的被動選擇,如何可以有更多的溝通和對話,邀請您一起來參與,尋找把握當下,翩翩飛舞的秘密!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