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僖專欄】創新照顧3核心: 價值、科技與財源

【李崇僖專欄】創新照顧3核心: 價值、科技與財源
2023/08/08

在整體社會與產業皆走向數位化,甚至人工智慧化的時代,科技創新與普及應用是各不同領域皆重視與追求的目標。不創新就會被淘汰,這已成為無庸置疑的定理。然而,創新的意義在於能符合社會所追求的價值,因此創新效益是建立在與社會價值目標的一致性,必須務實地評估其是否滿足了社會需求,否則難以推廣與持續。

重思「照顧價值」

醫療照護為例,向來被視為是一個整體,無法分割看待,因此相關的創新也應該有整體性的設計思考。但若從價值面來評估,會發現醫療照護領域要先區分出「醫療」和「照顧」2部分,各有其追求的價值。

醫療面著重的是效果與品質,因為病患到醫療機構就醫,不外乎就是希望獲得正確的診斷治療,並且病情好轉的時間越短越好。任何醫療用的創新科技,都應該以提升診斷治療準確率、及早就醫或及早復原作為其最主要品質指標。這是因為雖然每位病患的病情皆不同,但對就醫的期待是相同的。

相對的,針對高齡失能者的長期照顧就不太一樣。高齡失能者的家屬期待的不是治療特定的疾病,因此不是用單一指標就能評量其照顧品質。

長期照顧的本質是生活照顧,而非疾病治療,而每個人對老後生活的期待不同,過去累積的生活習慣與個性也不同,照顧者儘可能不要用同樣方式對待所有被照顧者。但現實問題是,照顧是很勞心勞力的工作,又要做到尊重個人不同需求與期待,達到所謂人性化的照顧,對照顧者與照顧機構來說非常困難。某種意義來說,照顧的創新就是希望解決這個難題,在不過度增加照顧者負擔與照顧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照顧品質,也就是人性化與專業化的照顧。

重視「照顧科技」

透過數位科技發展的創新照顧,可以協助達到此目標,因為數位科技可減輕照顧者的時間壓力與心理壓力。透過數位科技的自動追蹤與記錄,照顧者不需要定時去做生理數值量測等重複性工作,也不用擔心會錯失重要的健康警訊。畢竟在照顧機構中,1位照顧者要應對許多位被照顧者,簡化幾個工作流程就能創造出更多餘裕。

另一方面,數位化的記錄與管理可以讓被照顧者的差異性更容易被分析出來,因此照顧者可給予不同的照顧方式。我常說,創新照顧科技能改善的不只是照顧品質,也是改善照顧者的工作環境,進而關注到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創新照顧的科技研發應該更重視對照顧工作者的照顧,例如對其身心健康的監控記錄,給予適時的休息與支援,讓照顧關係可以更友善。

透過數位科技發展的創新照顧,可減輕照顧者的時間壓力與心理壓力。(圖片來源/Freepik)透過數位科技發展的創新照顧,可減輕照顧者的時間壓力與心理壓力。(圖片來源/Freepik)

創新照顧科技除了要滿足被照顧者的需求,減輕照顧工作者的壓力,同時也要考慮被照顧者的家屬是否能接受。當被照顧者已經到達失能與長期臥床狀態,對於家屬而言,好的照顧品質究竟應如何界定?這是照顧領域與醫療領域在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

穩定「照顧財源」

除了延長生命的品質如何衡量之外,在台灣目前沒有公辦長照保險給付的環境下,延長生命的照顧成本會成為家屬的龐大負擔。極端而言,若創新照顧未能將此種價值衝突納入考量,社會保險亦未能涵蓋長照給付下,家屬有可能在選擇照顧機構時有「反誘因」出現。健全的長照保險體系存在,是維護老後生命尊嚴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條件,因為這能使家屬無後顧之憂地將長輩送到照顧品質更好的機構。

現在有許多致力於以創新科技改善長期照顧的業者,其在實務上面臨的問題未必是技術能否解決問題,而是對這些問題的界定是否在業者、照顧機構,以及受照顧者家屬3者之間有所共識。

台灣有充分科技實力可打造創新照顧體系,業界有志於此者也不在少數。台灣真正缺乏的是長久穩定的長照財務基礎,讓每個家庭都能放心地追求更好的照顧品質,這是未來幾年超高齡社會下必然要處理的環節,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