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青萸專欄】你的社區,需要什麼照顧據點?

【邱青萸專欄】你的社區,需要什麼照顧據點?
2022/05/10

2020年丹麥第二大城市副市長到新北市樹林區和鄰「有fu長照站」參訪時說道:「我們國家做長照那麼久了,看到台灣社區裡有這些據點和志工,真的很羨慕,讓我驚艷不已!」。走訪世界多地老人相關機構、前台中副市長林依瑩也說:「臺灣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真的是世界一級棒!」

有許多長輩在參加據點活動後,發現自己與親友間的互動頻率明顯提升、結識更多朋友、生活網絡擴大、就醫次數下降等身體健康產生諸多正向改變。讓我們用珍惜和進步的眼光一起來探究如何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有更好的發展。

社區據點活動提供健康促進課程外,提高長輩交流互動的機會,增進感情。社區據點活動提供健康促進課程外,提高長輩交流互動的機會,增進感情。(圖片來源/邱青萸)

分眾據點,是為民眾好 還是為了方便管理?

社區需要的是一個健康長者動動跳跳的據點?亞健康長者交流的地點?失智長者的據點?失智與失能兼顧的據點?家庭照/顧據點?社區關懷據點?能做巷弄喘息服務的據點?或者社區據點應該落實分級,最好各種服務類型的據點都各來一個呢?

當我們考量分級、篩選並單純化參與的民眾,看似據點承辦端能簡易上手方便管理,但這樣的服務模式會是台灣社區據點應該建構的方向嗎?家人進到「失智的據點」是否會被貼上標籤?又或者據點會否被視為嫌惡設施?

若長照2.0政策期落實一里一據點,我們該布建的是哪種據點呢?如何滿足社區長者們的期待呢?

打造一個被社區需要的據點

 「我老了,希望社區裡有一個可以讓我常去走動的地方,可以去學學東西、跟老朋友們說說話、偶爾交交新朋友、我動作慢了有人能互相幫忙、我記憶不好了他們不會嫌我….」這是我們在社區裡聽到的心聲。政府很努力給資源,但所做的是否跟民眾們、據點第一線的夥伴站在同一頻道上呢?要如何支持據點,讓有心承接政府據點的單位們,做更有意義的事,就是政策可以再次跳躍進階構思的方向。

理想的據點應乘載長輩的期待,成為三不五時相約相聚的場所。理想的據點應乘載長輩的期待,成為三不五時相約相聚的場所。(圖片來源/邱青萸)

筆者認為,一個被需要的據點,應該像是一個小型社區的集合體。這個社區需要什麼,這據點就要捏成什麼形狀。當我們老了之後會更想去、更愛去的場所,拿掉先入為主把這群服務對象先歸類或再分類,而是讓這群人能夠彼此支持、相互疼惜、互相幫忙。

落實目標管理,才能管理好、好管理

「核銷真是弄死人、市府承辦與市府的會計不同調,每次規定說法不一,抽換一張格式不合所有申請費用報表要重跑….,即使同規定,只要不同承辦不同縣市不同計畫作法就不一真的很困擾….」。加上政府承辦窗口又非第一線執行人員難從單張中了解服務脈絡。例如,承辦說:「不能買安全帽!」,據點行政說:「騎摩托車送餐,安全帽必須在開辦設施費才能申請?」,買材料的時間點、發票的格式、相關表單….等,都是市府承辦管理的重要範圍,常因規定不同或承辦更動等變數致很多行政核銷耗時費能,行政機關和執行單位也都怕疏失擔責,但無形中行政處理的成本增加許多。

一個受社區歡迎的社區據點須具備照顧的能量、行銷能力、活動規劃與執行力、後端行政及核銷庶務支援力…..等,而據點的經營者需像八爪章魚般全方位多工處理,不然就得擁有三頭六臂,否則經營理念很容易失焦或質變,不知為何而戰,甚至據點工作夥伴灰心喪志的轉身離開,或者有心的單位最後放棄辦理。

筆者認為台灣長照C據點政策發展應回歸目標管理,以「論人計酬」、「論質計酬」導向。筆者認為台灣長照C據點政策發展應回歸目標管理,以「論人計酬」、「論質計酬」導向。(圖片來源/邱青萸)

好的政策必須上中下游串連接力完成,政策端能做什麼調整呢?什麼才是台灣長照C級單位最應重視的?如何協助據點呢?回歸目標管理,以「論人計酬」、「論質計酬」導向,才是據點發展最重要且急需突破的事。

「最重視的地方,才是績效、考核和給補貼的地方,」中央應啟動小型研發計畫,結合產官學共同研擬台灣社區照顧據點中長期指標,如此政府的能量才不致花很多時間做「中間流程管理」,如此才能夠造福社區長照需求的民眾,也才會吸引更多「照顧提供者」勇於承接重要的擔子的好單位!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