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達人專欄】科技導入場域的效益與案例 – 建立健康服務雲讓照顧更科技

【科技達人】科技導入場域的效益與案例 – 建立健康服務雲讓照顧更科技
2021/06/15
作者/專欄

智慧化社區服務據點以「社區整合型服務網絡」為核心向外延伸,發展出個人化服務、群體參與式服務以及整合式服務三種架構,並針對整個長期照護所需要的內容進行系統化、服務化的建置。智慧化社區服務據點可協助委託案家,透過科技的導入,提供智慧居家服務、健康生理量測、緊急救援通報等完整服務,不僅能讓家屬安心與放心,同時也能讓受照顧的長輩感受到應有的尊重與友善對待,開啟了一個協助老人照護的美好整合願景。

日間服務中心是長照體系的關鍵,針對活動力尚可的長者,提供較多的活動與空間,比單純的居家照顧更多元,空間規劃也比巷弄據點更具彈性。藉由資訊管理系統平台,我們可以在日照中心的服務模式中,建立一個智慧化的應用架構,經由IOT與Big Data技術的整合,將各項智慧設備以物聯網技術串連產出有價值的資料,並且經由大數據平台的分析數據,提供最完整與即時的服務渠道及需求資訊。

「智慧日照管理系統」讓機構營運管理更具效率。 (圖片提供/台灣受恩)

個案整合歸戶 建立資訊化管理

在管理實務上,對照護服務單位而言,最痛苦的莫過於個案資料雜亂,「個案」是整體服務最重要的源頭,當源頭無法有效管理時,納入越多的服務、越多的設備,只是讓混亂擴大,所以透過個案整合歸戶,將長輩資料建檔整合至單一帳戶資料庫中,然後再將感知訊號、服務紀錄、客服紀錄及長輩/家屬聯絡簿相關資訊,整合至同一會員帳戶,達成資訊與服務連續性,確保資訊傳遞完整性,進而降低服務失誤的風險與可能性。

管理標準的建立與品質的提升,首要之務在於建立規則。要建立規則就必須蒐集足夠的資料作為佐證,包括將服務管理、出缺勤管理、服務紀錄、績效管理、統計分析等,做為第一步建立標準的參考依據,然後再與前端IoT智能設備及生理量測設備整合,持續收集受照顧者生理數據,依據蒐集進來的各類資料,分別設定警示或是分析指標,從而能依據關鍵與重要性給予不同的關切評量,建立受照顧者個人化照顧模型,輔助照顧員/居服員照顧長者,而這些輔助功能包括照顧作業提示、異常行為警示與宜居環境調控等功能。

生理量測設備收集使用者生理數據,有助於建立個人化照顧模型。(圖片提供/台灣受恩)

決策者最怕蒙著眼睛做決定,一個好的決策需要參考許多輔助資訊,協助管理者在洞燭機先的狀態下做出明智的決定;而智慧應用的各項分析,其目標就是提供決策支援,透過完整的數據蒐集,分析統計,提供照護單位有效且具價值的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