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在社區|共生社會:日本社區互助 把照顧當成自己的事

照顧在社區|共生社會:日本社區互助 把照顧當成自己的事
2021/09/06
作者/專欄

文/李宜芸

日本自1990年開始發展長照服務,於2012年重新修訂「介護保險」制度,並導入在地整體照顧的概念,成為台灣長照2.0的重要取經國家。在此概念中,除了醫療與長照外,居住、預防、生活支持,以及日常生活圈也是照顧重要的一環,希望打造出即使是需要重度照顧的長輩都能「繼續在過去習慣的地方生活到最後」的照顧模式。

然而,社區的照顧需求激增,日本政府已預見未來財政無力負擔更多,照顧人力也因為人口減少而吃緊。因此日本政府想出的解方,就是讓社區居民自助且彼此互助,並於2016年時,喊出2040年實現「在地共生社會」的目標,將照顧議題從高齡者照顧轉移到跨專業與系統的整合上,希望建立一個跨越制度與領域、人與人能連結的社區,讓社區居民將在地的事視為自己的事,捲起袖子一起解決問題。

日本政府先從制度著手改變,一改過去社福服務將被照顧者分門別類的制度設計,重新修訂照護與身心障礙給付,創設更多「共生型」的整合服務。在照顧人才培育上,則加強通用的基礎課程,希望打破過去分門別類的照顧,融合不同類別的被照顧者,讓照顧人才在社區中能發揮最大效益。

共生型服務已在日本行之有年,以富山型日照最為聞名。社區中需要被支援的長輩、身心障礙者、幼兒都能在同個空間接受照顧,在空間中時常看不出誰是照顧者、誰是被照顧者,甚至被照顧的人們也可能在某些時刻扮演協助他人的角色。

照顧在社區|共生社會:日本社區互助 把照顧當成自己的事
日本富山型日照,多半設置在民宅中,提供混合式照顧,服務對象有高齡者、身心障礙者、青少年、幼童等,就像是在家中生活。(圖/李宜芸)

制度能重新設計,社區居民的觀念卻不一定容易改變。在日本富山縣,地方政府與地方大學合作開發課程,定期舉辦講座與工作坊,邀請社區居民上課,實際在課堂上思考自己能做的事情,並在社區中實踐。在多年努力下,有愈來愈多居民開始開放自家空間,邀請周圍鄰居聚會、活動,在社區中連結人與人、自立支援和相互照顧。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4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