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真|新冠疫情衝擊就醫習慣?「在宅」成為潮流

日本傳真|新冠疫情衝擊就醫習慣?「在宅」成為潮流
2021/01/13
作者/專欄

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正對我們的社會帶來巨大變化與影響,影響所及,除了避免在密閉空間群聚、戴上口罩等新生活模式之外,疫情也對醫療和照護層面產生了變化,特別是許多人與醫院的對應關係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宅醫療」成為趨勢

疫情陰影壟罩之下,人們普遍意識到,去醫院就診的本身就是一種涉及感染的高風險行為。日本醫療法人社團悠翔会(東京都港區)理事長佐佐木先生(佐々木淳氏)從醫病關係觀察到,以往每兩週去醫院拿一次藥的患者,發現60天的長期處方箋也能達到充分控制疾病的效果。因此,許多醫療機構認為,即使疫情的緊急事態結束了,患者來院的回診數也很難再回到以前的水準。

另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住院。在第一波疫情感染的浪潮中,包括大學醫學中心醫院在內的這些地區重要醫療機構以及有名的醫院均相繼發生院內感染,為了控制感染風險,醫院對於入院患者採取預防檢查、禁止家屬探視,同時,除了疫情指定醫院外,很多醫院對發燒患者都進行管制措施。此舉,使得居家醫療與醫院之間的關係持續的產生變化。

居家善終度過最後時光

以往通常是「有事就送醫院處理」,但現在,「可在宅醫療」的患者轉至「在宅醫療」的案件增加了。除了病患本身對醫院就診的焦慮之外,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就醫的風險意識提高,都促使經由照管員轉介的情況增加。特別是對於走到生命末期的住院患者,鼓勵他們出院,回歸居家,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把握與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

相形之下,現在反而是由「在宅」轉到醫院的難度升高,在宅患者的緊急入院約四成是肺炎或尿路感染等發燒性疾病。對於這些發燒性疾病,很多醫院的做法是,除非能診斷出是「非新冠狀病毒」感染,否則不接受入院。另一方面,患者自己也忌諱且避免住院,從「有狀況就入院」改變成「盡可能在家」的主流趨勢正逐漸形成。特別是有關臨終照顧,愈來愈多的患者與家屬傾向在自家或機構度過最後一段時光。

事實上,根據醫療法人社團悠翔會資料顯示,在2020年4月至7月的四個月期間,患者在宅死亡人數為287人,在醫院死亡119人。 與2019年同期(在宅死亡203人,在醫院死亡120人)相比,總死亡人數大幅增加,且在宅死亡趨勢增加,臨終照顧數量也增加了40%以上;主要是因為生命末期的住院患者選擇回歸自宅善終,這種趨勢也讓人明顯感受到在宅患者忌諱避免入院的傾向。而這種變化不會是疫情一時性的現象,不論是門診病人或在宅患者都意識到,他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不一定如此,他們正在探索與醫療機構建立新的互動模式。

以往大家可能都認為「不去醫院就診不行」、「住院會比較安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當然也有例外),對於這項趨勢的改變,醫師自身也都有感受到。這已經不是因病毒可怕而不去醫院,而是患者不再像以前一樣覺得非去醫院不可,即使醫療診所不拒絕發燒患者。

隨著趨勢潮流的改變,醫療機構現在應該努力滿足病人的真正需求,關於這點,大家正睜大眼睛關注著這項議題。

(編譯:安可人生編集長李全賢;資料來源:高齡者住宅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