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APAMI暨TMUN聯合國際研討會 暢談AI、VR、大數據如何協助健康照護

北醫APAMI暨TMUN聯合國際研討會    暢談AI、VR、大數據如何協助健康照護
2019/09/18
作者/專欄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eHealth可以增進醫療的可近性、降低醫療成本,AI也可應用於醫療數據分析,協助不同階段的醫療照護,AI對醫療照護想必有不小的影響。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臺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護理部17日主辦APAMI暨TMUN聯合國際研討會,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周桂如院長在會中表示,AI不會取代醫護人員,而是協助將護理與照護推展至新的時代,建立新的生態系。臺北醫學大學獲科技部計畫補助,此次邀請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館長Patricia Flately Brennan、亞太醫療資訊協會理事長Vajira H.W. Dissanayake等國外權威分享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在護理及健康照護領域的應用。

VR:模擬居家照護環境、了解病患行為

從20年前開始投入醫療電腦資訊的Brennan,也是第一位跨入資訊工程領域的女性護理師,她透過VR(虛擬實境)重建並更加了解病患的居家環境,醫護人員透過頭戴式裝置觀賞VR,能夠在感官上有沈浸式的體驗。Brennan也指出,VR在健康照護上能應用於治療(痛苦管理、消除恐懼、康復)、治療規劃、培訓及演練(災難模擬、居家照護)等方面。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館長Patricia Flately Brennan(圖片提供/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Brennan指出,透過VR,醫護人員可以實際體驗病人家中空間,不只可穿梭在不同房間,也能上下不同樓層。在透過VR重建的空間裡,能夠了解人們的在家中的健康行為,分析人們在家中做些什麼、能夠如何完成任務,Brennan也透過5位病患的醫療管理監控情形,發現他們服用藥物的習慣,包括空間、頻率。

目前也正在以VR協助名為「SafeHOME」的研究,幫助病患自我管理家中的資產、危險,也許下一步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飲食建議。Brennan認為,VR下一步的挑戰在於更貼近真實的視覺(尤其是移動中的物體)、模仿真實世界的動作,以及虛擬化身的影響。

AI應用於照護的好處與挑戰

Vajira H.W. Dissanayake則分析,照護自動化的好處是減輕護理師的過度負荷,可提升臨床照護的品質、減少疾病與失能,降低整體社群的健康風險。而AI帶來的好處是減少服務的需求、降低人為錯誤的可能性,更能夠大量增進護理人員的生產力。透過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以及個人化資訊管理,可以讓病人瀏覽健康系統、管理治療,並在第一時間或緊急時刻提供協助。

Vajira H.W. Dissanayake援引哈佛商業評論的調查指出,前10大影響健康照護的AI應用中,虛擬護理助手、減少劑量錯誤、以及初步診斷3項值得注意。如今在英國也普遍使用Molly這套AI驅動的護理人員化身系統,可以直接詢問病患的健康狀況、評估症狀,並作出有效的建議,估計減少20%護理人員在維繫病患關係的工作時間,也有協助移位的Riba機器護士。Vajira H.W. Dissanayake也指出,AI還能帶來的好處包括允許非臨床的任務大量自動化,改變全球決策者從調查與資料中所做的評估、透過演算法去嘗試過往未被試驗過的假設,也可能在預防、診斷跟治療方面有重大突破。

不過,Vajira H.W. Dissanayake也提醒,想要應用AI仍有以下幾項挑戰:缺乏成熟的資料庫(完整可分析的資料);不同健康照護軟體系統之間的適用性;資訊技術團隊缺乏將AI整合進他們所創造的系統;管理階層缺乏策略方向,讓底下的員工有意願應用AI於他們的工作流程、發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