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劉志光專訪|迎接長照挑戰 北市積極布建住宿機構

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劉志光專訪|迎接長照挑戰 北市積極布建住宿機構
2020/06/04
作者/專欄

上任第23天,台北市新任社會局長劉志光辦公室裡慶賀就職的花籃仍盛開,原本預計今年從中興醫院院長一職退休的他,從醫轉政的命運算是突如其來,但提起長照,他其實並不陌生。

從居家醫療到石頭湯

劉志光 - 創新長照雜誌
圖/台北市社會局

時光倒轉回1983年,劉志光從台大醫學系畢業、退伍後進入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任職,被派到當時台北縣的貢寮、平溪一帶服務,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來真的有人沒辦法出門看醫生」。拎著診療包,他到中風臥床的長輩家裡探視,那時台灣還沒有「居家醫療」一詞,到病人家中出診卻是小鎮醫生的日常。「居家醫療現在很紅,但這不就是我30年前做過的事嗎?」劉志光笑說。

離開小鎮後,他回到大醫院任職,再次走出白色巨塔、步入社區,已經是2015年的事。彼時台北市正在推行「社區整合照顧服務」(石頭湯計畫),嘗試在社區試辦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輔具、無障礙空間規劃、醫療等服務,作為示範點的大同區便找上了鄰近的北市聯醫中興院區。

「第一個困難,我根本找不到個案啊!」當時擔任院長的劉志光坦言,醫院對社區不熟,後來找上當地里長幫忙,但民眾一見到陌生面孔皆閉門不應。「哇,我這麼熱心走出白色巨塔,結果還吃閉門羹。」劉志光自嘲,後來商請里長出馬陪伴,他才明白,做社區靠的是「信任」。更讓劉志光吃驚的還在後頭,計畫推行後,當年度108名石頭湯參與者,年平均住院次數比台北市老年人口平均住院次數減少8成,算下來一年可節省下1千多萬元的醫療費用。

「我們受到鼓舞,做下去很有意義!」劉志光興奮不已,中興醫院後來接下北大同區的3個石頭湯計畫據點,同時也申請成為北大同區的長照2.0 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他正醞釀一項實驗計畫,讓台北市獨有的石頭湯計畫跟全國施行的長照2.0並行,針對財務、使用者滿意度跟就醫情形三方面做比較,期望找出最有效率的照顧模式,也能看見長照的具體實效。

延緩失能、布建住宿機構

台北市長柯文哲找上他,第一要務就是把長照做好,作為首都,台北市握有的社福資源也是全國數一數二。「資源需要盤點,分配在需要的地方。」劉志光的商學背景讓他特別重視資源如何有效利用,數字也告訴他,全台北市48萬老人,其中失能人口約4萬人,照顧重擔落在外籍社福移工(48%),專業機構照顧僅5%,其餘由家人照顧或獨居。如果時間快轉至2055年,依據國發會統計,全國失能人口將達182.7萬,若以國內目前住宿機構布建速度預估,當時機構照顧比例可提升至12.8%,但也僅能照顧23.4萬人,「但那時台灣有外勞嗎?年輕人又少!」劉志光的擔憂不言可喻,台北市土地又貴,住宿機構開設不易,台北市老人的龐大長照需求該怎麼辦?

因此,他上任的首要之急便是增加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在公有土地、建物設置住宿機構,再委由民間單位經營,目前南港、北投、萬華、內湖、信義與文山等行政區皆有興建案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而健康族群更是重要,柯文哲上任後取消敬老金,改為儲值480點的敬老卡,可支付交通、運動場館費用,也可憑證免費進入各種場館,未來也希望能擴增使用範圍,為的就是鼓勵老人走出門,達成「延緩失能」。

與市長、衛生局長同為醫師出身,劉志光也希望能對於跨局處整合長照資源更有幫助,避免組織疊床架屋,又要讓服務滴水不漏,讓台北市的長輩也能舒適地過人生下半場。


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劉志光 Profile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療政策管理碩士、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本身為泌尿科、家庭醫學科醫師。

追蹤按讚創新長照,政策追蹤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