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溫柔的承擔 林文雄陪伴長者款款行

溫柔的承擔  林文雄陪伴長者款款行
2020/04/28
作者/專欄
沒經驗沒關係,有心最重要。遇到事情我從不覺得困難,就是想盡辦法解決。

總是帶著一臉靦腆的微笑,聖和基金會董事長林文雄說起話來輕柔溫和,文質彬彬,唯有提起機構內的教養院(身心障礙機構)院生跟養護機構長輩,語氣才急促起來,「每個老人都是一個故事,教養院(院生)也是。」他口中的故事充滿荊棘,包括被關在狗籠裡送來機構的身心障礙者,也有長輩送急診,家屬卻不願或無力支付幾萬元的手術費,這些受苦的生命,都來到了聖和。

在大學時期埋下關懷老人的種子,林文雄就讀中山醫學大學,他常接觸身心障礙、失能長輩,或人生中途發生意外的失能者,陪著他們復健,也點滴累積陪伴的耐心。

放假時,他在台中老人醫院、埔里榮民之家當志工,曾陪伴一位癌末阿嬤長達半年,家屬鮮少探望。他回憶當時,他能做的不多,就是買養樂多、布丁,用來慰藉阿嬤想家的心,阿嬤離世前還托夢道別,但因為忙於期末考,他最後來不及見到阿嬤一面,這件事始終惦記在心,也是鼓勵他投入老人工作的念頭,希望能帶給更多長者溫暖的晚年。

擔任志工時,他也曾見過一位國內知名企業的創辦人,即便有著萬貫家產,卻找不到適合的照顧機構。「以後有機會,希望未來能開一家鄉親可以付得起的優質長照服務。」還不到30歲的林文雄,咬著牙貸款,2000年在家鄉高雄湖內開設怡園老人養護中心,踏出實踐年輕時理想的第一步。

聖和基金會 林文雄 - 創新長照雜誌
圖片提供 / 聖和基金會

承擔的心

幾年後,由高雄路竹當地仕紳成立的聖和基金會找上他,希望借重他的老人照護專業,推動照顧在地長輩的養護機構。接下聖和基金會董事長後,林文雄先是提案,承租閒置多年的高雄永安衛教館,2008年將這棟蚊子館活化為全國首間鄉層級(現為區級)委辦提供成人身心障礙者入住的真善美養護家園。

出身農村的他,心疼許多失能長輩沒錢入住機構、請不起外籍看護,只能長臥床頭或乘著輪椅呆坐在家門口,孤獨且得不到妥善照護,日復一日無望地等待生命逝去。2010年,聖和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也在路竹翠綠農田與池光水色間嶄新落成,入住長輩高達8成都是地方低收、中低收入戶。聖和基金會宛如一張社會安全網,承接著身心障礙者及失能老人的照顧工作。

「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老人福利機構都第一次做,沒經驗沒關係,遇到問題,就解決它。」林文雄雲淡風輕地說著,但照顧弱勢中的弱勢,遠遠超乎他想像的辛苦。

來到真善美的院生,各有辛酸故事,原生家庭無力或根本無心照顧,有的原本被關在豬寮、狗籠裡,有多重障礙的院生吃衛生紙、喝馬桶水、在地上爬,也有從私娼寮中救出來的智能障礙者。透過政府緊急安置計畫送來一個又一個悲哀的人生,而真善美家園的任務就是讓他們能從此平安、有尊嚴、快樂的生活。

聖和基金會 林文雄 - 創新長照雜誌
圖片提供 / 聖和基金會

「我第一年真的快撐不下去,照顧教養院裡院生遠比照顧失能長輩更為複雜。」林文雄的熱忱並沒有被澆熄,透過支持性的生活復健提升院生認知功能、口腔動作功能與語言能力,陪著他們上街學習購物、看電影、使用社區資源、參與社交活動,甚至找到簡單的工作返家獨立生活。

在林文雄的心中,每名院生都不斷進步,只是比一般人多花了幾年的時間。「他們(院生)都叫我哥哥,下班時提醒我手機忘了帶,道明天見,他們哪裡比我們差?」林文雄苦盡甘來地笑說,看著院生因專業協助而進步,讓他感受到無價的心靈富足。

「我看到很多人生的悲哀,也看到我們能幫忙的地方。這很簡單,我們能做,就盡量做。」這也是林文雄20多年來的工作哲學。盡心盡力的工作精神,讓林文雄成為每天工作16小時的工作狂。但是不管工作到多晚,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回到怡園老人養護中心,帶著小點心陪伴尚未入眠的長輩聊聊天。

聖和基金會 林文雄 - 創新長照雜誌
院生經營的柑仔店,是聖和人氣最旺的地方。攝影 / 張忠義

弱勢互助 彼此照亮生命

「一般人只看到長輩坐著輪椅,但我們會看到他被埋沒、忽視的優勢功能。」林文雄深信,透過專業照顧與生活型態再造,能夠找回失能、障礙者的自信與生活品質。從怡園成立之初,便將生活化的復健融入長輩的日常生活,透過專業協助,鼓勵長輩以「健康返家」為復健動力。

那機構「營收」怎麼辦?林文雄笑說,讓長輩健康返家才是機構的「活廣告」。即便因家庭功能薄弱不能返家,林文雄也希望讓長輩重拾生活的自信與尊嚴。

林文雄和照顧團隊努力將長照機構營造成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但隨著家屬探視越來越少,長輩難免流露內心的孤獨與寂寞。林文雄靈機一動,想到真善美的孩子們,因缺乏詞彙使得對話能力薄弱,常常受到社會排斥,便把身心障礙的孩子們帶來陪長輩聊天、參加趣味競賽,促進老少的互動,沒想到兩方卻擦出火花。到最後,長輩把孩子們當作親孫子般,還頻頻關心孫子們什麼時候要來看我。

真善美養護家園的教保老師們也設計多元豐富的活動,讓院生經營機構內的「柑仔店」(雜貨店)。「他們越變越聰明,知道並記得老人喜歡什麼。」林文雄非常驕傲的表示,隨著「柑仔店」生意越來越好,孩子們的成就感也成為進步動力,還會主動關心長期臥床的長輩們,長輩不僅感受到溫暖,也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價值,並願意支持這群大孩子。當社會上只看見身心障礙者跟失能長輩的不足時,林文雄卻找到「弱勢互助」的契機,讓最美麗的相遇照亮彼此的生命。

聖和基金會 林文雄 - 創新長照雜誌
「我看到很多人生的悲哀, 也看到我們能幫忙什麼。這很簡單, 我們能做, 就盡量做。」聖和基金會董事長 林文雄。 攝影 / 張忠義

為長照機構發聲

慈善是理想,但經營困境卻很現實。林文雄認為,非營利機構不該只仰賴捐款跟政府補助,應學習營利事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透過附屬機構的收入自給自足,除了回饋基金會運作,林文雄也將盈餘投入泰北地區的慈善公益行動,招募台灣的退休師資跟醫護人員等前往教學與義診服務。此外,基金會也承接了高雄市政府委辦的「身心障礙者成人個案管理中心」,協助高雄市20個行政區內身心障礙者就醫、就學、就養與就業,就算入不敷出亦甘之如飴。

總是為同業發聲、抱不平的林文雄,也被推舉為高雄市長期照護機構聯合協會理事長、全國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副理事長等重要幹部,帶領機構業者發聲。林文雄認為,現有長照2.0政策立意良善,但過於偏重居家式、社區式服務,而承擔長照重擔、解決家屬燃眉之急的住宿型機構,卻常常被過度嚴格檢視。

「從以前就習慣承擔,遇到事情我從不覺得困難,想盡辦法解決,有心最重要。」見證過社會底層種種不堪的人與事,林文雄從未退卻。他用溫柔的心,疼惜身心障礙的孩子與失能長輩,堅定地走在這一條充滿「承擔」的路上。

追蹤和按讚創新照顧,帶給您更多暖心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