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高齡社會銀髮經濟 勤業眾信:開源節流是關鍵

創造高齡社會銀髮經濟     勤業眾信:開源節流是關鍵
2019/12/23
作者/專欄

台灣去年邁入高齡社會,7年後、也就是2026年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預計將比現在多出近200萬高齡人口,加上少子化導致勞動力下降、照顧人力不足,產業界該如何回應這群高齡者的需求?

勤業眾信(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發布《共創超高齡世代的銀髮經濟》報告,《ĀnkěCare創新長照》專訪勤業眾信執行副總經理、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溫紹群以及保險精算諮詢服務副總經理劉承宗,他們認為,「開源節流」將是因應超高齡社會的關鍵,未來社會可拓展支付銀髮服務的金流是開源方式之一,節流則是透過智慧科技節省成本。

戰後嬰兒潮消費力將帶動產業發展

台灣戰後嬰兒潮屆臨退休,其中年屆50至60歲的「橘世代」,財富佔全國總財富55%以上,據統計每年約有360億元以上的銀髮商機。溫紹群認為,戰後嬰兒潮的消費力足以帶動產業水平發展,從健康到失能族群,對於照護的需求應該會分化成不同等級。

圖片來源/pexels

而進一步檢視他們的需求,可再細分為銀色經濟面,包含智慧醫療、長期照護、疾病預測與預防,也包含橘色經濟面,像是提升生活品質、增進自我價值的教育進修課程、社交聯誼與旅遊等需求。

「全世界的調查都發現,退休一定要錢。」劉承宗指出,以台灣高齡人口急劇增長的趨勢,想在6年內建立足夠的長照服務量能並不容易,他認為私人商業保險的投入,才能解決創新服務、科技所需要的成本,並補足政府經費的不足。

連結醫療、銀髮市場擴大規模

根據統計,2013至2017年醫療保健費用每年成長2.9%,但從現在開始的未來3年每年將成長5.4%,支持大幅成長意味著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的介入越來越重要。現在智慧科技研發大多選擇投入屬於剛性需求的醫療,也有帶動與挹注照護端的應用,「醫療跟照護密不可分,如果醫療在前端用太多資源,照護相對就會少。」溫紹群不諱言指出憂慮。

現有不少公部門計畫也力推智慧照護,但常常面臨計畫結束「船過水無痕」,空有技術卻無法找到永續的商業模式。溫紹群說,照護領域科技應該先將製造流程標準化,達到一定經濟規模,量能足夠才能讓成本下降,長出健康的產業生態系,避免高成本無人能負荷。除了從醫療端延伸的應用,溫紹群也認為,可將健康銀髮族與失能者的共同需求納入產業範圍,可降低照護成本,也促進多元的優質服務發展。

圖片來源/Photo AC

整合是未來關鍵

台灣ICT產業強勁不再話下,產品開發也不在少數,但多頭馬車也造成照護人力使用上的困擾。溫紹群表示,這顯示台灣需要代表性的資源整合平台,將效益最大化,也能減少浪費。

溫紹群舉例,若服務同一個被照護者的專業人員之間資訊能夠互通,就能夠更完整了解被照護者的狀況,甚至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疾病或需求。如果數據量足夠,AI(人工智慧)也能進場預測、分析,溫紹群提醒,AI運算也需要成本,若集中於同一平台運算,可降低運算成本,把珍貴的人力用於分析資料。

而跨業資料若能整合,則有進階問題需要考量:第一,被照護者是否接受釋出這麼多的資料?如何與個人隱私權衡?第二,不同業者之間仍有競爭,是否願意交換資訊?溫紹群認為,擁有去中心化、保有隱私等特性的區塊鏈也許是解方之一。

誰來扮演整合的平台角色?溫紹群認為,從產業角度,國內本土公司出任較適當,但台灣較缺乏此類公司,最接近的或許是深入家戶的電信業,有線電視業者、保全業也都有可能。

未來趨勢

對於醫護產業未來的發展,溫紹群樂觀認為科技有機會帶來翻轉,現有科技發展已進入實證階段,大數據、AI、物聯網等各種應用更是遍地開花。「柴有在燒,但還沒有熊熊烈火。」溫紹群認為目前缺乏資金,讓產業可以蓬勃發展。

「有不同層級的使用者,願意為自己的未來花更多錢,才會有新的應用。」劉承宗認為,保險帶來的資金將是點燃產業的導火線,若主管機關對相關金融產品開放多一些,各項創新也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