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照顧服務新思維 重視族群差異提升文化敏感度

以人為本 照顧服務新思維 重視族群差異提升文化敏感度
2023/12/01
作者/專欄

文/李克

照顧是生活,生活在文化,在9月的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中,客家委員會與創新長照經營管理協會特別舉辦「照顧服務的新思維:提升族群文化敏感度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重視文化照顧議題,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照顧要注意族群差異,以人為本,提升文化敏感度,才能讓照顧服務發揮到最極致的境界。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

照顧應站在被照顧者角度思考

研討會主持人、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系主任孫智辰表示,所有的照顧皆站在被照顧者的角度思考,才能夠真正達到效果,被照顧者有族群文化差異,不能忽視文化照顧的需求。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系主任孫智辰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系主任孫智辰

太魯閣族的台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怡懋・蘇米,研究跨族群的文化議題將近 20 年,長期推動文化照顧理念,重視健康照護的多元性,他表示,建立跨族群文化,最基本就是要從生活中融入了解。

台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怡懋・蘇米台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怡懋・蘇米

怡懋・蘇米分享文化照顧的國際案例,他以美國少數族裔辦公室為例,在醫療保健方面,重視符合文化及語言的合適服務,提出國家標準指導方針,並發展15項標準指引,開宗明義闡明應提供有效、公平、易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優質照顧服務,以呼應不同文化健康信仰和實踐、語言偏好、健康素養和其他溝通需求,其中也包括免費提供語言便民服務等措施,並與社區攜手合作,確保其文化與語言的適當性。

他強調,文化照顧應是具有文化敏感性、文化合適性與文化能力的專業健康照顧,不但可以滿足個人,更能滿足家庭及社區與文化相關的健康照護。

目前長照2.0的社區據點,包括巷弄長照站、伯公照護站,以及文化健康站, 明新科技大學樂齡服務產業管理系副教授簡鴻儒表示,目前台灣最需要的,是快速提升專業照顧人員的文化敏感度,讓專業照服員對被照顧者有充分的文化理解,達到理想的多元族群文化照顧。

各地實踐文化照顧的經驗

台灣各地的伯公照護站和文化健康站,也展現多元文化照顧的經驗。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古秀妃分享台南的伯公照護站經驗,到伯公照護站的長者,並不全然都是客家人,反而能促進族群認識,消彌歧見,讓不熟悉、不理解客家文化的人慢慢去除偏見,從不同的文化背景,欣賞差異。

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古秀妃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古秀妃

「其實,台南市的伯公照護站活動真的非常精彩多元。」古秀妃笑著說,像是庄內伯公站有客家舞蹈、太鼓研習班、手創黏土;大林伯公站的課程就有客家美食課程、客家歌謠帶動唱教學;車仔寮伯公站還有客語戲劇課程。這些課程不僅僅只是單純遊樂,還可以學習客家文化,更透過課程互動,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對方的語言與想法。透過伯公照護站,被照顧者自在地投入環境享受被尊重的重視感,也讓長者可以「做自己」,就是文化照顧的最高境界了。

台灣各地的伯公照護站和文化健康站,也展現多元文化照顧的經驗。圖為屏東縣伯公站的活動場景。台灣各地的伯公照護站和文化健康站,也展現多元文化照顧的經驗。圖為屏東縣伯公站的活動場景。(圖片來源/客委會)

賽德克族的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執行長孔秀蘭耕耘部落照顧,他說,部落服務需要更在地化,考慮族人的深切需求,因此,原鄉文化會特別偏重健康促進、生活照護、共餐服務、社會參與、復能訓練、預防及延緩失智等項目,最後幫長者實現自我價值。

賽德克族的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執行長孔秀蘭賽德克族的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執行長孔秀蘭

每個族群都有不同文化特色,當照顧服務重視文化差異與文化敏感度,才能打造溫暖、專業與多元照顧模式。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8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