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亦快速增加,國健署21日舉辦「失智友善社會共伴,同在行動+1」記者會,呼應國人關注失智議題。2023年台灣失智人口約32.5萬人,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呈現倍增之趨勢,國健署持續推廣失智友善社會,期望民眾一起為失智者及其家庭注入關懷,「共伴」支持、友善接納融入社會。
2023年台灣失智人口約32.5萬人。(圖/衛福部)
公私協力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面對失智課題,政府自2018年訂定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從降低罹患風險、醫療診斷、照顧服務與福祉到技術研發,全方面發展失智照護服務網絡,地方政府則響應國家政策訂定行動計畫,推動前端預防及營造友善社區。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有160個失智友善社區,超過1萬3千家失智友善組織,包含公務人員、村里長、警消、緊急救護人員、大樓保全、公車司機、商店、宮廟教會、餐廳、銀行、藝文、學校等,公私協力營造失智友善支持性環境,形成社區安全守護網。
現在就是最佳時刻,十大警訊莫輕忽
失智症被視為本世紀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國人應及早認識失智症十大警訊徵兆,當發現身邊家人、親友有以上徵兆,應及早協助就醫診斷,以達到預防及延緩失智,包括:
1、記憶力減退而影響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生活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吳昭軍呼籲國人除了認識失智症,及時採取因應及預防行動,掌握及時就醫診斷的時機外,也提醒高齡長者,參與社交生活不僅是身心健康與快樂的泉源之一,亦有助於預防及延緩失智。國健署響應每年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今年串聯22縣市以支持「同在行動+1」精神,號召民眾一起鼓勵失智者發揮自我能力,走出封閉,融入社會,讓台灣成為一個失智友善,且共榮、共好及共老的互助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會員 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