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分享】喚醒沉睡的繪畫靈魂 失智長者開畫展圓夢

【投書分享】喚醒沉睡的繪畫靈魂 失智長者開畫展圓夢
2023/04/19
作者/專欄

文/嘉義基督教醫院長照服務發展中心市長照組 張妙琪組長、劉易雅社工師

 「拿筆來,我要畫畫」

楊爺爺剛進來拾智園日照接受服務時,彼此都還在摸索喜好與陪伴的方式。當時他的口語表達僅在「要」與「不要」間交替,飲食餐飯的量也僅有少少的幾克,過去活潑的他如今卻對日照裡任何的活動提不起勁。意外地在某次志工隊公益送愛活動中,一位畫家志工現場繪畫人像素描,意外重啟了爺爺與繪畫的連結,即興素描後,我們發現爺爺能將視野所見人、事、物、景的觀察轉化成為筆下的畫作,透過一層層色彩堆疊,重新找回過去專業的自信,也讓我們的照顧日常裡每日多了份期待,期盼著手繪家爺爺的筆下的驚喜。

拾智園日照在某次志工隊公益送愛活動中,一位畫家志工現場繪畫人像素描,意外重啟了爺爺與繪畫的連結。(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拾智園日照在某次志工隊公益送愛活動中,一位畫家志工現場繪畫人像素描,意外重啟了爺爺與繪畫的連結。(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他是這麼的集所有才華洋溢於一身,因熱愛繪畫曾許下「走到哪就畫到哪」的願望。年輕時憑藉著獨樹一格的是藝術天賦搭配上伶俐的巧手,揮灑出人生所見之風光明媚,並以手繪電影海報、牆壁彩繪等創作基礎,開設了一間廣告公司,他名下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後來因為年事漸高,身邊的好友一個個離開,再加上患上了失智症,正如同橡皮擦般的悄悄帶走他曾經最愛的興趣,削弱對繪畫的信心。

在照顧與陪伴的過程,見識到了生命的厚度,從一開始僅能以簡單線條繪出物品形狀,到後來漸漸的臨摹照片、甚至是現場寫生,透過爺爺的視角刻畫了日照裡無數日常,作畫一隅成為日照中最美的風景,更感佩手繪家深厚的底蘊,原來這是失智症沒有帶走的禮物;只要用心地了解過去,並加以串聯與嘗試,就能再次重組過去的風采。

熱愛繪畫的楊爺爺,年輕時曾開設一間廣告公司,年事漸高加上患上了失智症後,重新接觸繪畫時,一開始僅能以簡單線條繪出物品形狀。(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熱愛繪畫的楊爺爺,年輕時曾開設一間廣告公司,年事漸高加上患上了失智症後,重新接觸繪畫時,一開始僅能以簡單線條繪出物品形狀。(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每個人的一生,都充滿著豐富的閱歷,交織成為今日的樣貌,人與人之間的獨特性使我們與眾不同。透過生命經驗,找尋照顧關鍵,使失智症照顧裡擁有個別化服務。例如藝術類活動設計,來自於不同視角的觀察搭配出不同的非語言意象,也是照顧上溝通的方法之一。透過顏色、筆觸、花紋與創作的力道,觀察長輩的心情、身體功能與狀態,同時在創作中找到話題或故事,幫助彼此「有話聊」、「有事做」、在互動裡發覺更多的友善與理解。

楊爺爺重拾畫筆,一開始只能畫出線條,慢慢可描繪人物,逐漸進階到繪出眼中的日照日常生活。(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楊爺爺重拾畫筆,一開始只能畫出線條,慢慢可描繪人物,逐漸進階到繪出眼中的日照日常生活。(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拾智園為小規模多機能的社區型日照,起初設立的服務對象即是為照顧失智長者優先的單位,因此提供專業的個別化照顧服務,成為照顧現場裡每天的日常。社區式的日照機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之下,如雨後春筍般的遍地開花,但在高喊量能之前,因著重協助機構提升照顧品質於衝高量能之前。另外,如何在服務規劃的核心價值之下,重新看見人與照顧的本質,發展貼近使用者需要的服務與給付規劃,使服務貼近人心、符合需要,其最重要的關鍵價值在於幫助家庭或個人「看見自己的價值」保有動機來達到自我實現。亦是在發展長照服務特色與服務面上需要時刻提醒與看見的!

將作品集結,為楊爺爺舉辦一場「被喚醒的繪畫靈魂」圓夢畫展。(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將作品集結,為楊爺爺舉辦一場「被喚醒的繪畫靈魂」圓夢畫展。(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投書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媒體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

你也有話想說嗎?歡迎將文章寄至投書信箱:ankecar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