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香芸專欄】音樂治療、音樂照顧有什麼差別?高齡音樂照護者的養成之路

【賴香芸專欄】音樂治療、音樂照顧有什麼差別?高齡音樂照護者的養成之路
2023/01/14

過去這幾年,有幸在全國各地講課,不論是自辦課程或受邀演講,都因著大家有共同理念而齊聚一堂;參與的學員不乏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社工、照服員及音樂相關背景的人員,偶爾會被問及高齡音樂照顧的升學管道,學員通常一問就欲罷不能,此時正值學校招生季,索興與大家分享個人經驗,希望能提供有興趣深耕高齡音樂照顧者一些方向。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這資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論到高齡,我個人的刻板印象會跟國家認同、本土文化、成長環境、長期居住地及生命相關經驗連結在一起,所以要陪伴高齡者,治療師或照顧者本身也需要對該國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涉略,才能在陪伴過程中換位思考、引發共鳴進而促成更深入的交流,而這些專業訓練又是從何而來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音樂照顧」跟「音樂治療」的相異之處: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的解釋,「音樂治療是將音樂運用於臨床和實證上,並由合格的音樂治療專業人員在治療關係中實現個別化的目標。」而英國音樂治療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則定義為「是一項成熟的心理臨床干預,由合格的音樂治療師提供專業服務,藉由支援他們的心理、情感、認知、身體、交流和社會需求,幫助那些生活受到傷害、疾病或殘疾影響的人。」因此,我們清楚知道音樂治療療程需要合格且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以支援個案的疾病復原與需要。

音樂治療療程需要合格且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以支援個案的疾病復原與需要。(圖片來源/Pixabay)音樂治療療程需要合格且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以支援個案的疾病復原與需要。(圖片來源/Pixabay)

就臺灣目前所設置音樂治療相關科系的學校僅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音樂系,其中又以東海大學對高齡音樂治療領域有更深入且專業的訓練,例如2020 年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我歌,故我在」~音樂治療於失智長者服務模式與訓練方案;而在醫學研究方面,學校也積極與台中榮總及成大醫院促成實習與合作的機會;而論及音樂照顧,則是由具長照及音樂專業背景之從業人員進行活動帶領,依循此進修管道者可考慮跨領域學習,例如:音樂老師跨足大學院校長照相關科系以彌補專業照顧的不足等;透過跨領域專業結合與訓練,即使沒有音樂治療師的資格與證照,在高齡音樂照護上仍相對完整並具說服力。

以上資訊純為個人經驗分享,有意朝高齡音樂治療或音樂照顧相關領域者,仍需上相關網站進行查詢;文末分享,個人認為專業固然重要,然助人工作者的真正訓練應是來自於助人的特質,而非擁有多少證照或多高的學歷,一顆愛人的心勝過金銀財寶,也猶如聖經(歌林多前書13:1)中的提醒:「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願我們都能以愛與專業迎接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