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琦專欄】失智症患者情緒失控怎麼辦?給照顧者的調整指南

【許景琦專欄】失智症患者情緒失控怎麼辦?給照顧者的調整指南
2022/11/24

失智症(Dementia)患者,據統計70%都有併隨精神行為問題,臨床實務中,患者情緒問題而產生攻擊、失序行為更時有所聞,也因此問題使照顧者瀕臨崩潰。尤其年長者確診失智後,因為失能而造成的挫折感更會讓情緒起伏加劇,原本溫文儒雅的長輩甚至脫口講出強烈失當言辭,使照顧的家人飽受精神上的煎熬。

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俗稱症候群(Syndrome),尤其是患者的認知與情緒,當中較為常見的如:

1.憂鬱:有理由的悶悶不樂、莫名的哀傷流淚、自怨自艾等明顯的情緒變化。

2.冷漠:對任何事都無法引起興趣,不願意與人交談,對家人和朋友變得漠不在意。

3.焦慮:神經緊張、焦慮害怕、心神不寧的情緒反應。

4.暴躁:日常小事或言語脾氣失控暴怒,或無理由的與人爭論。

5.激動:情緒固執、激動、漫駡、摔物品,甚至攻擊他人。

6.妄想:被迫害、被偷、被遺棄、伴侶不忠配偶等而無法以常理撼動的錯誤想法。

7.錯認:錯認住所、 錯認親人,甚至錯認鏡中的自己的影像是別人。

8.幻覺:視幻覺或聽幻覺甚至感知幻覺局,如看到、聽到或看到一些不存在的影像或聲音、感受到氣味或是皮膚上感覺有東西在爬或觸摸,甚至與幻覺中的人物交談。

9.怪異舉止:沒目的走來走去或無理由的收集一些雜物、廢物,重複的動作如鈕扣扣上又扣下、繩線繞來繞去,甚至日夜作息顛倒、一直想吃東西或拒食、厭食、不易入睡等。

曾遇過一位失智症患者家屬告訴我:「雖然我知道爸爸是生病了,但是心理上就是過不去。」爸爸一個晚上要起來如廁7、8次,不順心時會憤怒嚷嚷:「你們不要折磨我!」孝道固然固然重要,但照顧者必須意識到自己需要建立起心理上的界線,學習如何調整、訓練失智症患者作息…等。更要避免事事代勞、過度服侍,這將會導致患者更快速的退化!

不同程度的失智,有著不同的溝通技巧,照顧者不要忘記長輩原本的身份,有時不夠尊重,或對待如幼童,會讓長輩更加挫折,尤其在失智的初期,同理心十分重要:「哄」是很好的形容詞,必要的時候,勇敢打破家中過去的溝通習慣。推想長輩年輕的狀態,因爲過往記憶,對失智症患而言是最清晰的回憶與記憶。除了溝通的模式需要跟著長輩退化的狀態慢慢調整之外。陪伴時,可以主動挖掘對方能力可及並有反應的話題。

近3年的疫情,許多失智症長輩被保護在家中,但也因此身心機能迅速退化,讓很多照顧者必須加倍承受各種情緒壓力,所以照顧者如遇到照顧困境,千萬不要單獨默默承受,要學會適時尋求幫助,可以多加運用長照政策資源,如安置日照中心、住宿型養護機構、申請居家服務甚至申請禁置產宣告…等。照顧失智症患者是相當吃力全年無休的工作,所以要竭盡可能和其他家人分擔照顧責任,適時喘口氣、保持興趣抽離低落的情緒,在照護的道路上,照護者可以不用孤獨一人,唯有照顧者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才能夠有心力,讓失智長輩的生活更加有品質。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