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瑩專欄】中國大陸發展醫養結合對台灣業者的意涵與商機

【黃毓瑩專欄】中國大陸發展醫養結合對台灣業者的意涵與商機
2019/05/28

中國大陸因為人口高齡化速度急劇,自2013年起,國務院和各部門多次發佈推動醫養結合的政策與推動措施。多年政策鼓勵下,中國大陸養老機構數量的確有大幅成長,但大部分的設施都無法真正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中國大陸來台的相關參訪團取經重點也從大型醫院轉向區域型醫院、地區醫院與長照機構,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出台灣長照業者的經驗在中國大陸醫養結合框架下有可發展空間。因此,本文擬探討這政策背後的意涵以及對台灣業者的可能機會。

回顧中國大陸醫養結合政策一系列的發展軌跡,主要可分三個階段:第一期自2013年到2015年,由國務院主導的大政策藍圖設計階段,明確指出醫養結合的重要性和大方針。第二期為2015至2016年,由民政部、衛健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導,明確監管職責和具體方向。第三期則是2017年起由衛健委主導的細則落實階段,為醫養結合的推進和試點工作提出明確任務。此外,為解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支付壓力惡化造成的財務缺口,保監會也發布一系列文件鼓勵商業健康和養老保險發展。

多年政策鼓勵下,中國大陸養老機構數量的確有大幅成長,但大部分的設施都無法真正滿足市場需求。主要的原因在於以社會福利型的公辦養老機構為主、民營為輔,主要投入的民間業者多為房地產開發商、保險公司,許多此類產品的目標客群是將養老機構視為投資一環,買的並非養老服務而是產權、會員權以及保險的投資價值,不但照護服務項目不足,無法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要求,更遑論醫療服務也要依賴周邊醫院,導致社會福利型的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民營型養老機構因價格過高而閒置率高,整個產業供需失衡嚴重。因此,中國的醫養結合仍處於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從頂層設計階段向模式探索階段的轉換;各方團體更加重視要找出落實醫養結合的做法,包括系統建置、資源分配、實施模式及人才養成等等。

相比之下美國、日本等國的醫養結合已經經歷過數十年的探索,模式已經相對比較成熟;至於台灣,嚴格來說並未有具體的醫養結合政策,但因為健保制度實施多年,已具備醫療服務的普及性,因此在發展銀髮照護服務系統時,業者自然地以各種適地化的做法連結在地既有的醫療系統。

大陸養老市場 - 安可創新長照
表1:美、日、台、中的醫養結合作法比較

綜合比較四國的醫養結合做法(參見表1)可以發現美、日、台的共通特點在於視老化過程為一連續帶狀變化,依銀髮族需求在地化整合多元服務,而非將在單一地點提供單一服務,在這樣的設計概念下,可以兼顧成本與彈性。

目前中國大陸養老市場已成為國際巨頭的角力戰場,隨著醫養結合的政策的逐步深入,台灣業者一向具備彈性靈活的強項,再加上多年整合不同服務內容的經驗,有相當的利基定位,若能根據立地條件、當地人口結構、周邊人群購買力等數字分析的科學性地進行產品設計,當具備精確地抓住市場需求的能力,亦能在中國大陸發展時找到合宜的合作夥伴。

延伸閱讀

【黃毓瑩專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將推動中國大陸養老機構市場洗牌

提倡專業職涯藍圖,盧美秀想讓護理人才看見長照未來

現場報導|台日交流《高齡者住宅國際論壇》 籲重視銀髮族居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