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科技專欄】移工不再來,誰能照顧我們的長者?

【照護科技專欄】移工不再來,誰能照顧我們的長者?
2019/05/15

文/康仕仲

午後陽光煦煦,漫步在公園,看護移工陪伴坐在輪椅上行動不便的長輩聊天散步,已是生活中的尋常光景。

台灣在高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下,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且願意投入長期照顧第一線的人力有限,照顧長者的重擔讓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子女無力承受,引進社福移工成為現階段高齡長照問題的瞬效解藥。

依據勞動部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統計,看護移工人數逐年地上升,至107年已經突破了25萬人,為我國相當仰賴的一群「長照大軍」。

但是,社福移工的境外資源真的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東南亞經濟起飛,當地人口老化成隱憂

東南亞四國老年人口比例,其中越南老年人口占10.45%為2014年之數據。(資料來源:http://ageingasia.org)

印尼、越南、菲律賓以及泰國為我國引進社福移工的主要來源國,近年東南亞政經情勢翻轉且內需走強,台灣經濟則持續低迷。不久的將來,佔國內社福移工大宗的印尼和越南亦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家的行列。

屆時台灣還能保有薪資優勢,吸引移工願意飄洋過海,而不留在家中照顧高齡的家人嗎?答案不言而喻。

善用智慧科技,降低人力依賴

面對可見的未來,我們必須及早做準備。

如何降低對看護移工的依賴?基礎在於健全的長期照護體系,包含高品質的住宿式機構,搭配彈性的居家和社區照護,讓政府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一般勞工與經濟弱勢階層的需求且不虞匱乏。

與此同時,長照走向產業化,鼓勵民間業者與資金投入,活絡與流動市場,讓有經濟能力的人能夠在市場挑選想要的特殊與個別化服務。

因此,相應而生的支援服務必須同步發展。

 

 

  • 研發銀髮科技:

 

 

透過科技、人工智慧與長期照顧的適切結合,可以減少行政與例行性作業的時間。

像是在護理資訊系統中,提供照護人員智慧輸入、自動帶入的功能,使其快速完成紀錄並自動產生統計報表; 機構管理者可以透過智慧交班、異常警訊發報的功能,有效追蹤第一線人員日常照護任務完成情形,即時掌握照護現場資訊,並於遠端下達處置建議,縮短溝通距離。

如此一來,可以活化照護人力,最大化每個人力的投入價值。

像是在護理資訊系統中,提供照護人員智慧輸入、自動帶入的功能,使其快速完成紀錄並自動產生統計報表。(圖片取自/Jubo智齡科技官網)

 

 

  • 強化硬體支持:

 

 

目前照護體系仍然仰賴大量人力提供醫事照護工作,台灣具備世界硬體大國之優勢,應加以完善輔具與設備。

像是現有的爬梯機對居住在老舊公寓無電梯設備的長者和身障者而言,依然使用不便,且需要他人的協助背負才得以上下樓。除此之外,透過軟硬體整合,提高服務能量,增進產品的親近度與使用性,也是努力前進的目標。

 

 

  • 培育所需人才:

 

 

高齡社會所需的人才不只限於照護,應該培養理解臨床需求的科技人才,以及能夠發展創新經營模式的商業人才,將高齡社會當成一個龐大的新藍海市場,讓各個不同產業都能在產業鏈中有其定位,發展出有用的科技以及永續的經營模式。

升級照護產業,把危機變轉機

移工走了不是危機,高齡化社會對台灣的壓力也是經濟發展的機會,透過軟硬體和教育的發展,未來隨著移工回國,這群已建立產品熟悉度與忠誠度的使用者,更是輸出我國照護產品的生力軍。

由於人們從亞健康、輕度失能、認知障礙或重度失能失智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在擔心成為長照服務網的被服務對象之前,自主健康管理的觀念是首當其衝需要被建立的。當個人處於健康時,仍應透過完善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才能活得健康與長久。

移工幫手沒有了,就要靠自己了,我們要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