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照顧|音樂輔助身心照顧 讓失智者重拾自我

多元照顧|音樂輔助身心照顧 讓失智者重拾自我
2022/07/07
作者/專欄

音樂治療師賴香芸頂著一頭俏麗的短髮,背著一把吉他,頭戴麥克風,宛如民謠歌手,輕輕撥著和弦,唱著以〈四季紅〉歌謠改編的哈囉歌,隨機問長輩:「你叫什麼名?」

有些長輩似乎還在甦醒,有些長輩眼神追著賴香芸,期待被他點名,「我會特別去記今天點了哪些長輩,下次就點其他人,讓每個人都感到被重視。」賴香芸補充說。

音樂治療師賴香芸音樂治療師賴香芸

這裡是深耕台中20載,甘霖基金會的日照中心「樂多家園」。來樂多的長輩都是失智症患者,7成中度、2成重度,平均年齡82歲。機構負責人、社工師張佳瑜於今年年初開始與賴香芸合作音樂治療,每週二早上,賴香芸就會帶著吉他出現。

甘霖基金會樂多家園負責人、社工師張佳瑜甘霖基金會樂多家園負責人、社工師張佳瑜

音樂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能穩定情緒

失智症的長輩因為疾病影響大腦,對外界反應淡漠,有些則情緒較滿,時常謾罵、遊走。音樂治療才進行2個月,甘霖基金會執行長林錦雪已看到長輩有所不同,「本來很躁動的長輩,可以穩定下來,表情愉悅,彷彿回到年輕時候,相信在音樂輔療陪伴下,長輩會愈來愈進步。」

甘霖基金會執行長林錦雪甘霖基金會執行長林錦雪

張佳瑜也分享,有長輩前一秒還在發脾氣,下一秒聽到音樂就笑著坐進椅子。「因為音樂會幫助大腦分泌多巴胺,穩定情緒,」賴香芸解釋音樂的魅力所在。

其實不少機構也會安排懷舊歌曲演唱或者帶動唱等音樂活動,張佳瑜也曾帶著同仁在音樂輔療課程外帶長輩唱歌,但「賴老師的魅力就是不一樣。」

坊間不少音樂活動自稱「音樂治療」,但兩者在台灣仍有爭議。畢業於音樂系,後投入長照領域至今10年的賴香芸,5年前內心也有同樣疑惑,因而考取輔大音樂治療所,試圖找尋解答。他表示,音樂治療與音樂活動最核心不同在於「音樂治療是針對有疾病的個案,透過音樂來維持、修復與促進個案的功能。」音樂治療師更受過生理學、心理學以及深度觀察等專業訓練。

賴香芸也嘗試突破框架,致力於讓音樂治療本土化。音樂治療多是一對一或是團體進行,在長照機構中,受限政府財源與家庭經濟,較難針對個案一對一音樂治療,需要治療師在團體活動中,靈活應對長輩個別情況,難度並不低。

透過音樂輔療幫助長輩情緒穩定,活化長期記憶,愈來愈進步。 (圖片來源/賴香芸)透過音樂輔療幫助長輩情緒穩定,活化長期記憶,愈來愈進步。 (圖片來源/賴香芸)

「在高齡領域,音樂治療需要跨域整合,」賴香芸說,他的指導教授是職能治療系主任,讓他多了職能治療觀點,因而課程中會結合上下肢的伸展及肌力訓練,因為心理、生理同等重要。

看似「帶動唱」,但音樂治療一點也不簡單。賴香芸還自創樂曲,長輩配合著精心設計的鋼琴樂音做伸展;接著,播放長輩熟悉〈丟丟銅〉,還有阿妹的〈站在高崗上〉,長輩隨著歌曲搖擺。課程最後播放〈我是一片雲〉電影主題曲,並拿著主唱鳳飛飛、主演林青霞等照片,喚起長輩深層的記憶。

賴香芸的教案有結構性,長輩在結構中,穩定了情緒,有安全感後,有時會開始突破框架。

一位長輩對電影主題曲十分有感,相當陶醉,賴香芸感受到他的內在驅力,邀請這位年輕型失智症阿姨一起翩翩起舞,接住了長輩當下狀態與需求。音樂在某種程度代替語言,展現長輩被疾病掩蓋的一面。

研究證實音樂治療可活化失智者長期記憶

音樂治療服務對象多元,最大宗的是早療,賴香芸則特別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失智症患者,並試圖印證音樂治療對於失智症患者在認知功能與長期記憶的效果,他其中一篇研究為期2年,證實輕度失智症患者,可以透過音樂治療活化長期記憶。

不過賴香芸也強調,課程能成功,長照機構照顧者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甘霖基金會動員所有工作人員與志工,在一旁引導長輩、協助帶動,讓課程效果更好。

「輕度失智症患者,可以透過音樂治療,活化長期記憶;長照機構照顧者也扮演重要角色」

下課後,教室裡傳出一位女性長輩的歌聲。張佳瑜說,這位長輩平時需要照顧者花精力關注,甚至常有攻擊行為,但每次下了課,情緒能穩定一整天。

賴香芸2年前創立中華民國音樂輔助身心照顧專業協會,致力高齡音樂照顧專業研究與培訓,希望為台灣培訓出更多音樂藝術共照師,為長照產業帶出不一樣的風景。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9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