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題】住宿機構的心法:照顧實務訣竅公開 5大服務的產品解方

【產品專題】住宿機構的心法:照顧實務訣竅公開 5大服務的產品解方
2022/04/11
作者/專欄

如何照顧好長者,永遠都是進行式。對於住宿型機構業者來說,要有熱忱、用對方法,善用各類對住民生活有幫助產品或輔具,方能精益求精,提升照顧品質。

本期產品專題特別透過分佈在北中南的和頌青松、向陽(博愛)3家住宿型機構現身說法,其中和頌、向陽(博愛)為新設立長照法人機構,青松為連鎖式長照集團。藉由這3家機構的管理者實務經驗與訣竅分享,歸納出「食、住、行、樂、顧」5大服務產品應用解方,提供給即將進入、或既有住宿型機構經營者參考,在經營、照顧層面上更輕鬆、有效率。

【食】個別化營養補充 友善餐具協助進食

均衡營養、安全吞嚥是進食照顧關鍵。如何維護好長輩日常進食的熱量與營養,甚至讓體重增加,避免體虛無力。

在桃園的和頌住宿長照機構執行長陳麗娟有一套飲食管理經驗,他們根據不同住民狀態,「個別化」營養補充。他舉例,調製配方奶時,因人而異,視需要酌量添加高蛋白等營養素,不是一次泡一整桶,如此做法曾讓住民蛋白值升高到符合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對腎衰竭病人制定的營養指標4.0gm/dl。

和頌住宿長照機構執行長陳麗娟。

和頌住宿長照機構執行長陳麗娟。(圖片來源/和頌長照社團法人)

「長輩能由口進食的,盡量協助自立支援。」陳麗娟說,機構聘請專任正科班廚師,每餐至少準備5、6道菜以上,視每位住民吞嚥情況逐一調整,針對個別化做煮爛、剪碎、攪碎,或透過改良劑讓肉或蔬菜變軟。

餐食擺盤採套餐式,打造餐廳優質用餐環境,讓住民吃得尊嚴,有助於進食量。陳麗娟特別去挑選介於湯匙跟茶匙之間的友善餐具,深度較淺,降低吞嚥上難度,讓住民更好進食。

和頌在每天睡前或下午時,補充像是高密度營養配方飲品,加強正餐外的營養素,台灣明治營養師周妤亭提到為了克服長輩食量小、胃口差的進食困擾,特別設計小容量大能量125c.c. 的高密度均衡營養配方,而台灣大塚製藥自日本引進的半固態泥狀營養品,兼具補充營養及輔助長者吞嚥訓練。

青松健康事業執行長許芫禎。台灣明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周妤亭。(圖片來源/台灣明治)

「讓長輩願意開口吃最重要。」台中的青松健康事業執行長許芫禎指出,旗下7家住宿型機構,團隊營養師近10人,會自己買原料,輔以食物塑型劑,做出安全吞嚥、入口即化的可口特色「塑型餐」,增加長輩進食意願與新鮮感。「塑型餐」先從3大節慶及特色小吃做起,如粽子、湯圓、芋圓等,之後會將「食譜」彙整建立,未來即使沒有新點子,也能拿舊食譜來改良。佳樂美事業總經理洪志豪也表示,除了食物塑型外,也可以利用食材軟化劑改變食物的硬度,讓長者進食更容易。

青松健康事業執行長許芫禎。(圖片來源/青松健康事業)

佳樂美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志豪。

佳樂美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志豪。(圖片來源/佳樂美)

青松還會調查住民的飲食滿意度調查,建立願望清單。根據老人家最想吃什麼,適時推出特餐來滿足口慾。許芫禎分享,當老人家很想吃地瓜葉,剛好這陣子循環菜單吃不到,就會在1、2週某一餐提供。每2個月也透過票選,若願望清單首選牛肉麵,則爭取牛肉麵特餐,「目的就是讓老人家吃得開心」。

青松舉辦的老人家特餐願望清單票選活動。青松舉辦的老人家特餐願望清單票選活動。(圖片來源/青松健康事業)

【住】善用科技輔助監視設備 打造安全防災便利環境

住宿型機構的住民,不乏行動不便長者,住的層面上「安全」為首要之重。和頌針對防跌安全,導入智慧感應床墊,提供離床偵測與呼吸生理量測,透過APP與LINE即時手機通報警示。地下2層、地上8層整棟大樓內,更全面覆蓋近200支監視器。

陳麗娟指出,監視器對於住民日常活動安全與消防安全能發揮實質效用,住民下床跌倒時,他們要知道怎麼跌的,牽扯可能受傷部位,透過監視畫面才能精準掌握,並從中找出預防方法。

監視設備功能要求360度全景拍攝、高解析度、可現場收音3大考量。陳麗娟說,去年消防安全演練,從監視器畫面能立即看出哪一層、哪一房間有異狀。相比濃煙飄出後啟動警報器有其時間差,可以更短時間發現並控制火勢。

善用科技設備掌握住民狀態,並能即時處理緊急狀況。善用科技設備掌握住民狀態,並能即時處理緊急狀況。(圖片來源/Pixabay)

位於高雄的向陽長照社團法人博愛綜合長照機構,2021年4月啟用,是庭院式環境,明亮舒適,對於環境安全格外重視,整個公共區域,包含對內與對外同樣廣布架設近百支監視器。

青松則將整個環境打造為無障礙設施,落實安全環境。在傢俱部分,特別跟廠商客製化開發, 穩固使用,不易傾倒壓傷住民;輪椅一定能靠進桌子下緣,方便住民吃飯就位,或想跟人家打牌聊天時,坐輪椅就能靠近。考量住民實際生活需求,提升安全與便利質量。

【行】精選長者適配行動輔具 無障礙安全移動自立

行的層面上,透過各類行動輔具,協助長者移動與自立支援訓練。目前青松旗下機構使用助步器或助步車幫助移動、復健,增進長者肌力;行動不便的住民,則以各種適配功能型輪椅協助。

然而,同類型行動輔具,各家結構設計不盡相同,挑選上往往讓業者費盡心思。和頌陳麗娟心有所感說,有位住民全身僵硬,必須每禮拜載去洗腎,之前推送上車時,腳常卡到受傷,糖尿病一旦受傷很久才會好。過程中嘗試很多方式保護,後來終於找到了一款「適用」的高背輪椅,才將這問題解決。

陳麗娟聊到主要差別性,這款高背輪椅相對輕巧穩固,移動過程不會像之前一般的高背輪椅讓住民有點癱坐,整個姿勢依舊維持挺立,特殊結構也方便洗腎時移動到床邊,讓洗腎作業更輕鬆。

輕巧穩固型的高背輪椅,有助於住民移動過程姿勢依舊挺立。輕巧穩固型的高背輪椅,有助於住民移動過程姿勢依舊挺立。(圖片來源/和頌長照社團法人)

和頌機構內亦提供住民多款助步車或站立機。站立機後方也可支撐住民歇坐,同時附有輪子,旁人可協助推住民去上廁所。陳麗娟說:「能自立上廁所的,盡量讓他們自行如廁,那是一種尊嚴,」廁所內也貼心規劃升降洗手槽,方便住民使用。

「院內很多住民坐輪椅,行動不便,我們重視預防跌倒,會一對一帶他們漸進式復健學走路。」高雄向陽(博愛)的護理長楊玉君分享,復健時會先由職能治療師評估與訓練,讓住民慢慢站立後,再透過助行器學走路,護理人員隨時在旁協助,讓他們建立自信,愈走愈好。

【樂】運動復能與情緒療癒 2大方針雙管齊下

為了要讓住民愈來愈好,針對不同長者的身體活動狀態,以運動復能、情緒療癒2大方針雙管齊下。

和頌1樓空間內規劃相當多元運動與復能設備,包含多款智慧運動器材,根據個別狀況,訓練長者上肢、下肢、核心等肌群與協調平衡力,透過AI科技開立個人運動處方,將長者運動數據上傳雲端APP,便於掌握與比對訓練成效。

此外,和頌使用電動手掌開合訓練器,讓需要的長者或中風初期復健者,維持手掌肌肉活動量,避免長期不動而萎縮。同時添購遠紅外線照射產品促進腳部或身體各部位血液循環。愛加健康總經理閻發奎表示,遠紅外線能提升睡眠品質、調節自律神經、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愛加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閻發奎。愛加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閻發奎。(圖片提供/愛加健康)

「情緒療癒對於長者至關重要。」許芫禎說,每個月會從外面請老師進行音樂輔療,受到疫情影響先暫停,但目前依舊舉辦一些大型活動,讓旗下各機構內住民一起共樂。

許芫禎也說,這幾年機構講究自立支援推展,也會利用下午活動時段,帶大家做五行健康操運動,搭配歌曲陶冶性情,並舉辦一些競賽如住民歌唱比賽。年度則有一兩場大型主題園遊會活動,像是懷舊主題,相當受到歡迎,能觸動長者心靈。

青松舉辦的懷舊主題大型園遊會活動青松舉辦的懷舊主題大型園遊會活動。(圖片來源/青松健康事業)

【顧】重視細節訂定照顧手冊 整合社區照顧醫養串聯

「青松會訂立出更細標準的照顧手冊。」許芫禎指出,不管是護理人員照顧計畫,或是照服員、營養師,他們要求建立很完善細節的照顧準則。有時候SOP無法寫那麼細,照顧手冊等同工作手冊,讓每一個新進人員依據更清楚,例如東西在哪?怎麼擺?透過自家資訊部門將手冊建置網頁上,方便即時查詢。

和頌強調個別化照顧為主軸,以幼兒園「蒙特梭利」方式,針對不同住民精準照顧。下一步預告將規劃日間照顧中心、居家護理所、老人用餐,將居服、復健整合,減輕長輩從機構回到家中的家屬照護負擔,一條龍照顧服務,也能惠及更多社區長者。

高雄向陽(博愛)則提供住院療養、癌末安寧,完整長者老化照顧解決方案。護理長楊玉君分享,至今有不少療養案例,讓長輩復健到提前家屬帶回家,前提做好三方溝通共識:1、跟家屬討論目標;2、瞭解長輩期待與配合度意願;3、進行針對性飲食與復健療程。

楊玉君說,接下來期待讓醫院端數據能跟自家系統整合,方便住民線上問診、線上開藥,避免舟車勞頓,相關用藥或病史,也能透過電腦方便查詢,醫養串聯,可以更精準方便的遠距照護服務。

3家機構 照顧心法總結

個別化照顧

營養調製個別化、飲食規劃個別化、生活照顧個別化

科技化照顧

導入科技防跌、安全防災監控、AI運動復能、系統化管理

多元化照顧

餐食喜好願望清單、音樂輔療、大型主題懷舊活動

住宿機構業者3大建議

建議01 聘請年輕正科班廚師

和頌的廚房,由2位年輕的餐飲學校正科班廚師操刀,優點相較坊間老廚師,相對有食品衛生觀念,正科班出身學習東西快,能因應不同長者餐食或吞嚥需求快速調整,同時有牽引效應,吸引更多年輕學子投入照顧產業。

建議02 安全通報應與現場呼叫鈴整合

科技輔助如感應床墊,對於住民離床安全監控確實有幫助,但離床偵測如果串接LINE系統,當警示聲響起,容易跟LINE訊號聲音混雜,建議直接與現場呼叫鈴做結合,哪間房間出狀況,人員較能即時掌控快速處理。

建議03 服務以點線面模式推廣

實際上,很多創新服務概念推出,剛開始要讓全部住民接受是不切實際。青松建議採取「點線面模式」推廣,可先由小部分有意願的住民開始推動,具有成功效果後,後續相對能順利推廣到整層樓、整棟機構及其他單位。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8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