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共融藝術-疫情警戒中尋找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

好文分享|共融藝術-疫情警戒中尋找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
2022/02/22
作者/專欄

↑92歲的素英阿嬤看到繪本裡小女孩用功讀書,想起自己的孫子真𠢕讀到做醫師(圖片來源/新港文教基金會)

文/陳錦煌 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5月19日開始,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宣布新冠疫情全國三級警戒,長輩被迫隔離在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受限,長輩活動及運動量隨之減少,每天盯著電視上疫情報導,又有多少確診!又多少死亡!人心惶惶之際,長輩們衍生身、心、靈、社會四面向的傷害,直到7月27日降至二級警戒,打過疫苗的長輩勉強可以出來參加社區活動。

這期間,謝謝國藝會經費支持,「板頭千歲團」平均83歲的長輩們,在楊美英老師「跨域故事說演工作坊」及薛美華老師「物件劇場工作坊」的帶領下,從三級警戒前開始陪伴長輩生命故事的發掘、採集、肢體動作排練、物件收集、故事連結......,到警戒中和其他長輩一樣被宅在家;警戒降級後走出家門,老師加速課程進度,編導成可撼動人心,在巡迴不同村落的演出及互動中成就自己。最後,長輩們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歌唱,終於克服了疫情帶來的恐慌與疏離,這帖社會處方帶給板頭千歲團健康促進的果效竟如此顯著!

新港文教基金會陳政鴻董事長(右)、陳錦煌醫師(左),向國藝會李文珊執行長(中)表達感謝贊助。

新港文教基金會陳政鴻董事長(右)、陳錦煌醫師(左),向國藝會李文珊執行長(中)表達感謝贊助。(圖片來源/新港文教基金會)

對照同樣平均83歲,同樣也是女性為主的「新港素園」長輩,三級警戒期間也被關在家,扶緣同仁只能打電話問安及處理緊急需求,但沒有說演劇場的介入;8月底素園逐漸恢復活動後,9月14日起抽樣檢驗素園長輩,和5月3日三級警戒前的結果比較,發現有七成五的長輩行走2.44公尺耗時更長;有六成六長輩的體重下降,甚至有兩例不幸過世;短短近三個月的三級警戒宅在家,有無參與社會處方的活動,對健康的影響竟如此巨大!

相同的例子,也在扶緣志工參與的各項服務或基金會的活動中發現:一位溪北村協助送餐的阿伯,他罹患失智症的夫人在陪伴送餐過程,和村內左鄰右舍老友見面聊天,有減緩失智的療效;中庄村近百歲耆老坐輪椅孤獨在家,脾氣不好動不動拿拐杖打人,到素園一起活動唱唱老歌,可恢復平素精神及歡笑; 安和村乳癌開刀的「少」奶奶,傷口痊癒內心受創走不出來,鼓勵站台參加基金會早期舉辦的全鄉歌唱比賽,終於走出術後陰影;基金會「鼓舞夏令營」幫助後段班孩子找到自信、健康成長的舞台;雲門前舞者吳義芳老師教月眉村序大人生活舞蹈、王正芬老師教社區種子教師肢體開發,皆是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以預防跌倒。

初步檢討這些社會處方的療效,有幾項發現:1.站到台上表演比台下當觀眾有效;2.持續參與大於片斷、零碎的參加;3.聯結到社區生活脈絡、關係及降低參與障礙,是能否產生健康效果的重要因素;4.主動大於被動

進一步了解哪些社會處方內容可以推薦給那些病痛或失能失智的長輩?背後機轉如何?如何教育大眾不打針、不吃藥的治療方式?

2021年7月Martina de Witte 等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學前沿),發表一篇綜論性文章「從治療因素探討到行為改變機制看創造性藝術治療」,檢討最近十年發展快速的藝術、肢體、戲劇、音樂、心理劇、閱讀等創造性藝術治療(creative arts therapy),發現19項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要素(domains),其中三項在各種治療中缺一不可,包括身體轉化(embodiment)、抽象概念具體化(concretization)、象徵及隱喻(symbolism and metaphors),這三項要素幫助我們了解説演劇場如何產生健康療效,然後利用這三項要素,邀請鄉親一起從社區生活中,抽絲剝繭出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吃好逗相報,新港長輩們一定可以更健康、更快樂!

板橋千歲團在說演故事中,產生身體轉化、抽象概念具體化、象徵及隱喻,這三項要素幫助我們了解說演劇場如何產生健康療效。

板橋千歲團在說演故事中,產生身體轉化、抽象概念具體化、象徵及隱喻,這三項要素幫助我們了解說演劇場如何產生健康療效。(圖片來源/新港文教基金會)


(本文獲新港文教基金會授權刊登,原文為「疫情警戒中尋找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