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老年藝術創作的價值何在?從老年藝術家身上的3種創造力談起

書摘|老年藝術創作的價值何在?從老年藝術家身上的3種創造力談起
2022/02/05
作者/專欄
想用藝術陪伴長者,該從何做起呢?《玩藝術,一起老:老人藝術治療的理論、實務與案例分享》就是一本值得照顧產業人員參考的藝術治療指南。作者蔡汶芳為國內資深藝術治療師與督導,具有豐富實務督導經驗與理論基礎,透過本書,讓讀者了解藝術治療的各種理論,並能透過作者的國內外實務工作經驗領略實際帶領的狀況,書中更有失智症藝術治療和健康老人團體藝術治療專章,針對不同需求長者打造專屬課程,是老人藝術治療的優質指南。

法國印象派藝術家莫內(1840-1926),在1908年發現患有白內障,之後左眼視力喪失、右眼色彩異常,即使受到疾病影響,他仍然持續投入在藝術創作當中。由於創意的表達需要開放的心態和問題解決能力,加上過去經驗累積的各種能力,才能表達個人獨特的概念,因此,藝術創作對於受到健康限制的長輩尤其重要。因為藝術創作可以促進老人以更開放的心態和更有彈性的問題解決能力表達自己的感受。經由藝術創作獲得的這些能力,可以進一步延伸到他們的生活中,提升適應力,以面對老化帶來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變化,進而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創意終身不打烊,特別在長壽的藝術家身上展露無遺。我們從藝術家的生平可以看到老年仍然旺盛的創造力。美國完形心理學家兼美學家Rudolf Arnheim以幾位高齡藝術家晚期的作品,探討晚期藝術的風格,並注意到創造力和長壽的關聯。Cohen更從歷史中找到許多老年創意展現的例子,列舉多位文學家或藝術在晚年才完成了一生的鉅作,例如米開朗基羅在72歲被任命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師,直到88歲去世前,才完成了穹頂設計和圓頂底座的建造。

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研究創造力與大腦使用的關聯,以及腦部損傷後的藝術性調適。他以大小寫的C區分出大和小的創造力。「大的創造力」是文化創造力,像是科學家的偉大發明和藝術家的精湛成就;「小的創造力」則是個人創造力,展現在日常活動中的技能或新穎的問題解決能力。之後,學者James Kaufman和Ronald Beghetto再擴充成創造力的4C模式,除了大的創造力和小的創造力之外,更增加了專家級的「專業創造力」(pro creativity),以及透過學習、體驗或閱讀而轉化觀點和詮釋的「迷你創造力」(mini creativity)。在長輩身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小的創造力和迷你創造力,有時候,也可以發現專業創造力。

Cohen認為,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去表達創意。創造力可以實用,也可以是非實用性的審美,重點在於「製造出新的事物」。他提出隨著年齡增長的三種創造力:開啟創造力、延續或改變創造力,以及失落所激發的創造力。以下運用藝術家的經驗說明這三種創造力。

在大器晚成的素人藝術家身上,我們可以發現「開創創造力」。他們卸下人生的責任,退休後開始拿起畫筆畫畫,或是使用自己過去工作所熟悉的工具創作,進行焊接或雕刻。他們投入自己感興趣的創作當中,找到了創作的趣味。例如臺中彩虹眷村(圖1)的彩虹爺爺黃永阜,84歲時見自家牆壁有裂縫,為了排遣無聊,以油漆來修補並加以彩繪,逐漸地改造老房子以及社區的景觀,成為當地出名的藝術特色,進而保存了部分原本要拆除的眷村。

彩虹眷村因為彩虹爺爺的創作而成了地方藝術特色。

圖1:彩虹眷村因為彩虹爺爺的創作而成了地方藝術特色。(圖片來源/商周出版)

延續或改變創造力」通常會改以與過去不同的全新創作方式呈現。例如著名的水墨畫家張大千(1899-1983)在60歲時因為眼睛受傷,之後又患了白內障,視力越來越弱,不能繪製精細的作品,因而發展出備受推崇的潑墨潑彩技法。他自己曾說:「目疾日益朦朧,不復能細筆矣,此破墨略抒胸臆而已。」並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創作了生平最大幅的作品。法國印象派藝術家雷諾瓦(1841-1919)50歲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限制了他的靈活度和活動範圍。有評論家指出他晚期作品中短促而快速的筆觸,可能與手部變形和手指關節的僵硬有關。雷諾瓦晚年仍忍受著疼痛繼續創作,他表示:「痛苦會過去,美麗將留存。」

同樣受到嚴重關節炎所苦的美國藝術家摩西奶奶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1860-1961)則不得不放棄本來精熟的刺繡。她在丈夫過世後,為了保持忙碌,77歲時拿起畫筆描繪家鄉景觀,捕捉農村生活的純樸風情。她的作品蘊藏著感染力,成為家喻戶曉的素人藝術家。

野獸派創始藝術家馬諦斯(1869-1954)的生平,更反映出延續或改變創造力的表現。他19歲得了闌尾炎,康復之後放棄了原本法律文書的工作,開始藝術創作的生涯。1941年,他因為嚴重的腸癌而做了手術,之後因為健康狀態不佳,不得不時常臥床休息。他無法保持站立,開始坐在輪椅上,如他自己描述的「以剪刀繪畫」。這個方式是他早期作法的延伸。他之前曾經使用剪紙,作為設計藍圖,以此調整畫面構圖和色彩對比。不良於行後,他採用剪紙的方式製作拼貼,透過多次裁剪色紙和組合色塊創作,以對抗他的行動不便。馬諦斯稱這段使用剪貼的創作生涯為第二段人生,讓他找到了新的創作活力,不讓疾病限制他非凡的創意(圖2)。

馬諦斯臥坐剪紙與工作室一隅,攝於美國國家畫廊。

圖2:馬諦斯臥坐剪紙與工作室一隅,攝於美國國家畫廊。(圖片來源/商周出版)

失落所激發的創造力」則指藝術家發現了過去不知道或忽略了的技能。例如:美國的雷頓奶奶Elizabeth Layton(1909-1993),在兒子過世後,68歲時開始學畫。她看著鏡子,使用輪廓盲線畫的技巧描繪自己。她認為藝術的療癒力量讓她得以從重度憂鬱症中痊癒。她在餘生持續地創作,並為女權、死刑、飢餓、遊民、愛滋病、老化等等議題發聲,成為社會議題的倡議者。另一位日本的木村奶奶,在丈夫過世後,生活失去重心。為了消磨時間,90歲才開始將舊報紙或蒐集的廣告紙撕成小色塊,使用鑷子和膠水拼貼。一開始,她需要家人協助,之後逐漸自己描繪草圖,細膩地展現自己生活周遭的景物,呈現出耐人回味的豐富色彩層次。

創造力對老年有什麼價值呢?Cohen從四個部分說明:

1. 因為創造力具有引人入勝和可以持續的特質,可以增強晚年的士氣。

2. 隨著年齡增長,創造性表達可以促進幸福感,創造力能增進身體健康。

3. 創造力豐富了人際關係,強化了同齡或是與下一代的連結。

4. 長輩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創造力是最偉大的遺產。

當長輩在藝術的創意表達中逐漸得心應手,甚至開始忘我的創作,就會進入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狀態。長輩因而得以接受挑戰和發展新技能,不僅能獲得掌控感,也能減少焦慮、提升自尊心。我們可以說,老年的創意發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長輩透過創作的經驗和練習,可以鍛鍊創作的生理和心理肌肉。

(節錄自:玩藝術,一起老:老人藝術治療的理論、實務與案例分享


玩藝術,一起老:老人藝術治療的理論、實務與案例分享

作者:蔡汶芳

出版社:商周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