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編輯手記-長照曙光已現

第一期編輯手記-長照曙光已現
2021/12/27
作者/專欄

文/侍家驊

過去傳統的照護是能躺不要坐、能坐不要站、步態不穩就坐輪椅、吃得太慢插鼻胃管、尿尿太慢接尿管、吵或躁動就給藥、太好動就綁起來。但是,走訪全台知名的機構及日照中心,我們看到一群默默堅守崗位的勇者,面對困頓的環境,仍然執著地做對的事,為產業指出一條康莊大道。

幫長輩找回笑容

上一輩人的觀念中,住進養老院不是第一選項。安養院的個人化關懷不夠,只是機械式的照護,對長者就是度日子,生活就是一條直線。清福養老院院長陳意千卻發現長輩們怎麼都沒笑容?他用活動讓長輩們重新找到生活重心。

雙連安養中心的蔡芳文總顧問說得更好,「長者住進來,不該是等那一天的到來,應該是持續揮灑人生的精彩黃金歲月」。他們推出樂齡學堂,讓長輩教長輩們,教學相長讓大家找到成就感與存在價值。

面對人力的挑戰

人力不足、年輕人不願從事,是目前長照服務不得不面對的困境。改變長照機構觀感、提高照服員價值、規劃職涯發展則是解方。自立支援學院林金立執行長說「幫助長輩找回失去的能力,甚至能回家去,就是照服員的成就感與價值。不再是把屎把尿,而是與老人家生活在一起」。

用市場刺激競爭以經濟規模提升水平

資本主義的可貴在於讓資源做最有效運用,市場機制的動力在於引導創新。長照產業可以劃分為二,一方面由政府的福利機制保障弱勢族群,確保基本的照護品質;另一方面則回歸市場機制,讓消費者需求來刺激良性競爭,讓自由競爭淘汰劣幣。

受限密集的人力成本與需審查的收費價格,機構需倚賴經濟規模支撐好的服務水平。從新北清福、台中青松到高雄崇恩,一條龍或集團式的經營,能集合中央廚房、洗衣,並結合診所、藥局等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評鑑不該是挑毛病

另外,目前評鑑方式普遍遭受詬病:範圍太大、指標不明確、評鑑委員的好惡,作業時間不一、態度偏向指責而不是輔導,作業時間短又以文件為主,評鑑委員又兼賣長照設備,都可能影響評分。

但是評鑑卻是不可或缺的門檻,也許能朝向指標更具體化、表格化,簡化繁重的準備工作、降低委員間的標準落差,刪除容易造假的純文件指標。增加創意部分的評分比重,增加顧客滿意度調查,建立專業的第三方評鑑等。

利潤之外的經營心法

是什麼力量讓經營者重視長輩們的感受?

「心中一直想著,照顧長輩不該這樣的」。身為二代經營者,龍江的吳第明主任有著年輕人的叛逆因子。仁馨的王詩婷執行長也扭轉傳統機構的冰冷,打開大門讓機構融入成為社區的一分子。不少高雄的二代機構經營者如宏仁老人長照中心的梁皓鈞主任、青園老人長照中心的鄭羽恩主任、慈慧老人長照中心的林伶主任,都因為不認同傳統照顧方式,轉投入自立支援照顧模式,讓長輩及員工們都出現笑容,在他們心中,生活與工作都不該是一份負擔。

歸納起來,我會說那是一份執著、一份人文關懷、一份堅持、一份用心、一份智慧。

光鮮的機構增加了、社會觀感改變了、職業生涯勾勒出來了,年輕人投入的意願就會增加,稍稍降低超高齡社會到來的壓力。長照保險的出,將會是那股東風,吹旺企業的投入,帶動巨大資源進來,讓長照服務更多元、更多樣。

長照曙光已露,就等它普照大地!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