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結合運動 復健復能與認知訓練正夯

科技結合運動 復健復能與認知訓練正夯
2021/12/22
作者/專欄

近年運動與復能設備產品正夯,惟因老年人族群具有相當的異質性和複雜性,經常伴隨步行或生活自理的問題,照顧機構或居家照顧者在採購運動或復能設備時,必須細緻劃分使用族群,以滿足不同長者的身體活動現況與體能上的個別差異。另一方面,AI、大數據、穿戴式裝置等科技興起,科技結合體適能評估系統、智能健身設備與健康管理,甚至加入具有物理治療功能的元素,也成為運動與復能設備的新趨勢。

運動設備顧健康 多功能產品推陳出新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65歲以上長者的休閒活動通常是在家「看電視」,長者認為自己參與休閒活動有困難的主要原因為「擔心自己容易跌倒」。而長者因肌肉流失,起身時常沒力氣,走路易步履蹣跚,爬樓梯膝關節卡卡,更需要重量訓練,藉由肌力與阻力訓練,維持肌肉力質量應對日常行動,減少因肌力不足跌倒臥床。

高齡者運動,從設備功能來區分,包含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伸展操以及平衡運動4種類型。在選購上,定位多元的運動器材組可根據使用者健康狀態和機構長者的需求彈性組合規劃,在醫療院所、長照機構、物理治療所、居家復能都可以使用。例如仁人醫療代理SMARC智慧運動器材,整組8台設備,可訓練上肢、核心與下肢肌群,內建AI科技更可開立個人運動處方籤,而運動數據目前已與「新北動健康」APP串聯,透過手機掌握運動報告。真醫健康企業則藉由機器視覺等方式補捉身體骨架關鍵點,進行動作比對,讓運動可以更精準。

長者運動「安全」是首要之務。愛力實業開發訓練步態與心肺有氧的氣壓減重懸吊跑步機,長者身著懸吊背心防止意外跌落,氣壓減重系統也可緩解膝蓋壓力,還可側走、倒走,訓練較少使用的肌肉與動作,多重保護協助安全復健與運動。另一方面,疫情衝擊,實體健身房暫停開放之下,透過線上運動,除了可享有如同健身房的專業教練指導,亦可與伙伴「群體」線上運動,增加樂趣。

高齡運動設備包含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伸展操以及平衡運動4種類型,可根據長者的需求彈性選擇適合的運動器材。(圖片來源/愛力實業)

掌握黃金復健期 復健復能器材款式多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脊髓損傷人數大約有2萬3千人,每年新增案例超過1,000名,中風人數估計超過23萬人,且每年新發人數逾4萬名,復健型運動器材市場需求殷切。由於中風及腦受傷初期,身體偏癱無法自主活動,身體肌肉運動量不足,久而久之會造成肌肉萎縮,藉由「外骨骼機器人」、「電動手掌開合訓練器」等復健設備的輔助,有助把握黃金復健期。專為高齡者設計的電動輔助行走訓練機,從活化腿部肌群出發,情境式「虛擬實境科技」提升患者活動的參與度與動機。上述設備均可於復健中心、社區照護中心、安養機構等場域使用。

結合認知訓練系統 採購新趨勢c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指出,缺乏運動與全世界40%的失智症發生息息相關,顯見健康促進除了可幫助長者顧肌本,也可以「顧腦本」,藉由整合刺激大腦功能的運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基赫科技開發結合「認知促進」和「健身復能」雙重任務訓練與健康管理系統,樂齡智造科技開發「AI樂齡智造健身房」,包含手眼協調訓練、大腦活化與全身性運動等運動系統,且運用AIoT技術,追蹤與分析使用長者的訓練進度與效率,目前已在在桃園9個示範場域使用,也與國泰人壽等業者合作,藉由提供認知訓練,幫助國人預防失智風險。

藉由整合刺激大腦功能的運動,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為長者「顧腦本」。(圖片來源/樂齡智造)

長者不只動就好,更要「精準運動」,運動結合即時分析與評估,甚至在虛擬遊戲中治療與訓練,達到有趣、有效與精準訓練的目的,老後生活健康又有品質。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