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學會專欄】長照機構護理師的角色、困境與省思

【台灣護理學會專欄】長照機構護理師的角色、困境與省思
2021/08/26

文/王靜枝 台灣護理學會長照委員會委員、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

在台灣,多數長者生活於社區家中,但仍有近1成的長者因個人或家庭因素需入住機構接受全天候的「機構式照護」。機構式照顧可根據疾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福利身分別來選擇合適的機構。日常生活能自理之健康與亞健康老人可選擇入住「老人公寓」,或「安養機構」例如養生村;而入住機構的長者則以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居多,其可選擇的機構類型主要分護理之家、長期照顧機構及榮民之家3類。

機構內護理人員需具備十八般武藝

長期照護服務在提供高品質的照護而非治療性醫療,故護理人員角色功能是否能發揮極致與整個機構的照護品質息息相關。台灣護理學會於2017年協同全聯會與長照護理學會共同明定長期照護各職業領域護理人員類別角色功能與核心能力,長照機構護理人員居其中一項。

現行3類住宿式長照機構,護理人員需頂著24小時全天候健康守護者角色,永遠站在機構經營、住民生活照顧與醫療服務的交匯口,其角色多元到可謂「校長兼撞鐘、老闆兼員工」,主要包括:

1、直接照護服務提供者

執行相關的護理與技術性服務,協助住民適應機構生活、提升住民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及預防合併症。

2、個案管理者

運用護理過程之評估、計畫、執行及評值以維護住民健康與安適,並運用內外在資源,提供住民個別性、持續性的照顧服務。

3、協調溝通者

與家屬和專業團隊成員互相溝通和合作,提供持續性健康服務、滿足住民身心社會需求。

4、教育者

訓練與持續督導照服員的照顧技巧,預防危機與滿足住民日常生活需求。

檢視機構內護理人員每日需負責的常規護理實務工作,可從各類慢性病的控制與醫囑給藥或治療的執行,到住民個別性頭到尾評估與護理(head-to-toe assessment and care )如口腔衛生、皮膚完整性與壓瘡預防、傷口照護、跌倒預防、感染控制、管路照護等。

此外,住民非預期住院、意外或走失等急性狀況與異常事件,以及與家屬和醫師、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師等跨醫療專業的聯繫與溝通,都是疲於奔命的任務。再則,還肩負繁重的機構經營、病歷管理、評鑑資料準備、訓練照服員與照護品質指標的監測等行政管理責任。

專業分工有助於護理人員留任及角色發揮

長照機構因無醫師或其他專業團隊隨時在側,護理人員在如此複雜多元的執業情境下,其專業獨立性與跨域性需遠高於急性醫療的護理人員,必須「獨當一面、知難而行」,長期照護體系中尤以護理之家的工作環境最具高度壓力,然而其薪資待遇卻不如急性醫療的護理人員,加上機構經營者在成本考量下縮減其他醫療專業的服務量能,恐不利照護品質的維持,亦導致長照機構護理人員低留任率的惡性循環。

倘再加上照護團隊本國籍照服員人力缺乏,以外籍看顧來補足,將導致機構的護理照護品質僅維持在功能性的基本生活照護水平,更非身為護理專業所樂見的。

推動跨專業照護團隊分工及必要的專業性切割,確保護理人員能充分發揮獨特之專業角色。

站在維護護理人員專業角色發揮與住民照護品質雙重角度,當嚴肅思考與面對護理人員於長照機構的執業困境。建議應積極推動跨專業照護團隊:機構負責人、醫師、復健師、藥師、營養師、社工師、照顧服務員、廚師的分工,以及做必要的專業性切割,確保護理人員能充分發揮獨特之專業角色。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4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