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勤李柏憲:多元運營支持下的共生宅獨特空間特徵

合勤李柏憲:多元運營支持下的共生宅獨特空間特徵
2021/08/17
作者/專欄

高齡少子化社會來臨,近來相當夯的「共生宅」如何在空間上展現特色,以滿足高齡者好好安老的需求?合勤健康事業總經理李柏憲指出,共生宅的核心目標是實現高齡者的原居安老,共生宅在居家照護、社區融合、志願服務系統提供了相應的運營支持,當這些理念和運營模式落實在建築空間上,便會形成獨特的空間特徵。

而根據合勤共生宅最新統計,入住共生宅者以「不用做飯」、「認識朋友」、「獨立自主生活」、「學習成長」等因素佔比率最高。反映在共生宅的空間設計上面,李柏憲認為可以從以下面向來探討:

選址與建築設計

1.選址注重周邊配套

他指出,共生宅選址著重在融入城市與社區,成為「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與城市隔離。因此,共生宅通常會靠近社區、購物中心或交通樞紐,透過周邊豐富的配套來吸引高齡者入住,並依託便利的交通鼓勵高齡者自立生活、行動,以保持活力與多元的豐富生活。

2.以中高層建築為主

對比於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連續性照護退休社區)、大量體規模的養生村,共生宅的設計通常為中高樓層、相對扁平的建築形式,強調重點在於可及性的動線與較低的營建成本。中高層建築形式有利於創造出緊密動線及圍繞電梯佈置的平面配置,此舉有助於降低照護服務的直向配送時間,並可形成閉合迴圈動線,減少護理人員的行動距離。

3.居室配套充足

為了滿足高齡者多樣化的居住需求,讓高齡者能夠長時間地居住在其中,共生宅居室的面積普遍較大,主要戶型為套房和1房1廳,功能配套充足。其中,1房1廳房型通常會配置多功能臥室、儲藏間等靈活的小空間,並且透過聯通式動線設計,讓空間更加聯通、動線更加便捷。

多功能及複合式空間規劃

1.設置多功能大中庭

大多數共生宅都會設置一個中庭、廣場或人行道等可自由活動的平面空間,透過此巨大開敞的中庭創造社交、用餐及舉行各種活動,在這兒也經常舉辦音樂會、政治活動及各種競賽,甚至是中小型表演。利用中庭周邊外擴空間來聯繫高齡者居室,既可形成社區內部的集聚感,又便於各種上門服務的配送。

2.重視用餐空間

共生宅注重老年人的用餐體驗,通常會設置類型豐富的就餐空間和靈活自由的餐位,來滿足老年人對餐食的不同選擇。此外,共生宅分設多個用餐空間,並就近設置小型廚房,以便提供不同餐食,用餐空間均面向開闊景觀、草皮綠地或河流,視野景觀非常好。

3.強調對外開發及複合功能

「共生宅將高齡者居住建築視為社區資源,而不是孤立、單一用途的機構。」李柏憲指出,其功能配置也強調多元混合住宿、餐飲、照護3個生態系統,通常包含社區關懷據點、日間中心、診所、商業及健康餐飲服務等不同業態。共生宅內部的公共空間、戶外的活動空間均會對周邊社區開放,內部空間也會出租給零售商店和社區服務商,做為提供社區持續的服務,如陪伴關懷、術後康復住宿、物理治療、活動課程和友善餐飲等。

4.創造具有吸引力的通用空間

共生宅設置了一些供高齡者家屬參觀、兒童玩樂的空間,這些空間氣氛活躍,播放音樂,吸引著不少來訪者。在建築中設置陳列藝術品、古董的空間,能夠給高齡者和參訪者帶來更多討論的話題。為了滿足高齡者各項生活需求,促進高齡者的交流,共生宅盡量設置各種多功能的通用空間。

提供照顧與護理服務支持

1.設置管理中心

共生宅的服務櫃台通常設有管理中心,此管理中心可視為居家服務的協調站,用於協調周邊居民的上門生活支援服務、照護護理及共生宅內的服務。由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負責登記和安排服務預約,整合資源提高服務的效率。此外,藉由AIoT的輔助,共生宅以及周邊社區的高齡者可以進行智能系統連結,提供生理量測、陪伴關懷、照顧、護理、復健和緊急救助服務。

2.對於失智症老人的照顧支持

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失智症的患病比例不斷增加,「這是共生宅實現原居安老理念的重大阻礙,」李柏憲直言,如何滿足失智症高齡者的生活需求是共生宅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對於認知症高齡者的空間支持,體現在「日照中心」、「團體家屋」兩個方面,目的是希望能夠在失智症的早期、中期到後期等階段為高齡者提供支持和幫助。

3.強調視覺刺激與藝術體驗

每個共生宅都應該有其獨特的裝飾風格,此舉除了能讓來訪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能去除醫療院所的感覺,並且有利於促進高齡者之間的交流,增加視覺與感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