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最前線】疫情下科技助攻 加速遠距健康照護應用落地

【科技最前線】疫情下科技助攻 加速遠距健康照護應用落地
2021/04/22
作者/專欄

 

奠基於 AI 與 5G 技術的突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推波助瀾,加速遠距健康照顧生態圈形成,尤其透過科技與醫療的結合與串接,「照顧」的觸角已悄悄地翻越醫療院所的圍籬,向外延伸至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的自主健康照護。

 

新冠疫情籠罩,「零接觸」蔚為趨勢,國人一改過去喜歡「逛醫院」的習慣,去年全台門診人次一口氣減少約 6,000 萬次,對比 2019 年的 3.6 億次,減幅超過16%。受到這股趨勢影響,加上 5G、AI、大數據等科技的導入,「遠距健康照顧」產業百花爭鳴。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保署今年公告「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劃」,也等同宣告台灣進入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政策的開放搭配科技的運用,未來的健康照顧服務可以透過遠距連結到個人、居家與社區長照機構,邁向全人健康照顧。

資通訊技術助攻

有別於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的範疇侷限於醫療臨床處置,「遠距健康照護是指利用資通訊科技(ICT),在遠端或近端提供健康與照護服務。」台灣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協會理事長陳恒順指出,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將健康延伸擴展到社區居家環境的每個角落,讓人們能隨時隨地獲得照顧,落實整合性醫療服務。

透過社區與居家定點式設備,隨身穿戴行動式裝置,以及生醫感知與定位網路的環境,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生活安全與支援、雙向互動與關懷等全人性化照護。

智慧健康照護市場的應用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經理葉乃綺指出,智慧科技應用於健康照護觀念中的三段五級,可從以下面向來看:首先,透過感測技術的整合,搭配相關載具設計,例如行動穿戴裝置或非接觸式感測,以取得生理數據累積及紀錄生活習慣,再者,藉由物聯網技術將這些生理資訊、過往病歷、家族病史、健檢資料、生活型態等數據,以平台系統加以儲存、紀錄、追蹤並連結,最後再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與解讀,以及 AI 的整合運用提供更個人化服務,更提高整體健康照護品質和效率。

早期的遠距健康照護,多數人最常使用穿戴裝置量測生理數據,但缺點是未能整合與同步傳輸至照護服務提供端,或即使傳輸了,也無法獲得分析後更進一步之解決與改善方案,惟隨著資訊傳輸的進步與產業的成熟,遠距照護模式突破過去限制,不僅生理指數的量測與收集方式更為多元,甚至可線上預約醫師,提供醫療健康諮詢建議,服務更趨完整且即時。

以下分析「遠距健康照護」的工作環節,解析網路傳輸、行動醫材、遠距健康照護平台現況發展,並以兩實際運作的場域為例,眺望遠距健康照護未來遠景。

5G落地 傳輸更穩定

去年 5G 應用落地,加速催生遠距健康照護,以 5G 整合醫材、通訊、應用軟體和 IoT 等功能,目前台東 11 個衛生所、新北市萬里、石碇衛生所等場域已實現 5G 遠距診療。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經理陳國正表示,5G 特有的大頻寬、低延遲、大聯結特點,清晰的影像與聲音的傳送沒有延遲,有效解決過去因頻寬不足、反應延遲所產生的問診品質不佳困擾,醫師可遠距進行生理影像的判讀、與患者即時互動,甚至跨科會診。

遠距醫護醫材躍進

政策推動遠距醫療大躍進,第一波開放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及皮膚科的遠距專科會診,帶動眼底鏡、內視鏡、口腔鏡、皮膚鏡等手持式數位醫材崛起,加上 AI 人工智慧、AR 增強實境和 IoT 物聯網等技術擷取資料,經網路即時傳輸現場資料至雲端,讓醫師遠距診療零距離、零時差,就像在院內看診一般。大塚資訊科技經理廖哲政表示,旗下研發的視訊會議設備系統,讓多方醫事專家可在遠方一同會診,另外一項結合攝像頭、顯示器與調節臂等組合的智慧穿戴裝置,可即時轉播現場鏡頭看到的診療現況、手術過程,亦能輔助醫師診斷與判斷病情,健康照護團隊不再受到交通距離的限制。

遠距健康照護平台劇增

近年,不少遠距健康照護平台如雨後春筍,例如醫生馬上看、醫聯網、WaCare 等廠商,相繼推出整合遠距醫療與資訊相關平台服務,突破區域與國界限制,提供不同科別的專業醫師線上諮詢或海外看診的服務。

健康聯網執行長徐克宇認為,很多平台主打視訊媒合連線功能,「醫生馬上看」則是結合 AI、物聯網技術,建構以病歷、病史「數據」為核心的遠距醫療視訊平台,包括整合使用者在居家量測的數據、穿戴式手環的即時健康數據,以及過往在醫療院所的生化檢驗數據、健檢報告、健康存摺,甚至磁振造影等資料,提供民眾即時線上掛號、視訊諮詢、健康管理等服務。無論是在偏鄉還是海外,白天或是凌晨,都可以透過手機視訊功能,即時取得專業醫療諮詢服務。

遠距健康管理模式
資料來源/遠傳電信

因應遠距健康照護需求崛起,資訊安全議題也跟著升高,在重視醫療資安趨勢下,醫療院所建置專屬私有雲和加密傳輸等核心技術的視訊平台,以取代現行常使用的通訊軟體,可望成為趨勢。

翱騰科技過去長期服務對資安要求高標準的金融產業,董事長陳新指出,目前推出的智慧醫療通訊平台,不僅具有軍規等級的傳輸技術,能保障資訊安全,同時具有金融業高標準的監控管理後台,能提供穩定而清晰的視訊功能,結合物聯網設備,即能在長照場域收集長者生理訊號資料、病理狀態、遠距健檢數據等,並透過影音、音訊和文字等即時通訊連結照護人員,達到遠距照護的效益。近年翱騰科技已分別與北榮、林口長庚等醫院合作,提供資訊安全、系統整合等服務。

實例1:醫院串接社區

高齡社會下,醫療院所串連社區與長照服務,守護在地健康。如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執行的「豐濱鄉社區整合服務計畫」,透過科技與醫療結合,提供個人穿戴式手環給長者或經評估之高風險族群,推展遠距健康管理模式。

衛福部花蓮醫院院長楊南屏表示,遠距健康照護更大的思考層面是數據資料的彙整、分析與結合後續健康促進整體照護計畫。因此,有別於以往使用者生理指數僅做到有量測、有上傳就好,此次計畫事前先收集長輩健康資料及長照需求,健康管理人員到宅追蹤關心,而智慧手環傳輸的健康量測資料,包括心率、體溫、睡眠、手部壓力、步數等。透過健康雲端管理平台,管理人員即可在後台看到所關懷的長者資料,串聯長照服務。

此外,智慧手環具有 GPS 定位系統,有助於失智長輩協尋,長輩跌倒或遇到危險狀況只要按下 SOS 鍵,系統也能立即發送求救訊號給緊急聯絡人,而外地的親人也能經由 APP 瞭解長輩健康狀況,落實社區健康照護。

實例2:藥局成社區健康節點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 65 歲以上長者約 6 成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大量的用藥需求、健康數據管理,更需要藥局、診所、社區醫院共組社區照護網絡。從基本需求出發,更導入健康量測、運動復能器材、衛教課程走入社區,提升民眾的健康知能,為社區長者健康把關。

近年在雲林打造「予防醫學專門店」的資深品牌惠生大藥局,內部就設有「樂齡健身房」,自日本引進智能自主運動復健儀器,幫助訓練長輩們的肌肉、協調和反應能力,並提供銀髮長輩到藥局量測血壓、血糖與服藥、用藥諮詢,相關生理數值也能作為醫師處方的參考。惠生大藥局總經理廖昱喬指出,在遠距健康照護中,當長者回歸居家照護,藥局除了可提供醫養結合的服務之外,亦可成為串聯醫院到居家健康管理服務的架接橋梁,同時可串接醫療院所遠距醫療團隊,進行持續性地健康追蹤及監測、甚至協助長者回診安排。

遠距健康照護的應用與市場正在快速形成,雖然目前剛從醫院端出發,但隨著科技的導入與政策的開放,醫療和照護的結合,未來可望進入長照機構、甚至居家醫療,成為連結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的節點,深入各個有需要的角落。

 

更多照顧科技內容,敬請參閱第12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