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添福:長照需產業化發展 提升跨業與跨國投資誘因

賴添福:長照需產業化發展  提升跨業與跨國投資誘因
2020/12/09
作者/專欄

隨著高齡人口激增,社福型態的長照服務勢必難以滿足多元的照顧需求,長照界的資深老兵、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賴添福累積長年觀察指出,台灣長照需要以產業化推動成長,「台灣長照不怕沒需求,就是擔心沒有供給者!」他呼籲政府鬆綁法規,提升跨業與跨國投資誘因,長照市場相當大,也適合其他遇到發展瓶頸的產業轉型投入。透過跨業整合,才有機會因應超高齡社會的衝擊。

科技導入提升照顧品質

跨業整合
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賴添福。 圖/謝小明

照顧與科技產業結合是時代潮流趨勢,多次參訪日本的經驗,讓賴添福印象深刻,也體認到「科技提升照顧品質」的重要效益,他舉智慧床墊或紅外線裝置為例,住宿機構的督導透過智慧系統,掌握照服員是否落實每兩小時為長輩翻身、及時協助高風險長輩起身以防跌倒,監管照顧品質。

科技也是暖心照顧的催化劑,過去為了長輩安全與身體清潔,照服員常得不斷巡房和檢查尿片,這讓長輩不受尊重,有侵犯隱私之虞,改用智慧尿片與去識別攝影機,照服員可在長輩最需要時出現,不僅做到人性化的照顧,也減少夜間頻繁巡視的人力負擔。

塑造專業形象亦是科技導入的附加效益,賴添福表示,人們過去對長照機構的觀感不佳,當機構成為智慧照顧場域,照服員具有數據判讀與數位能力時,照顧的價值與專業形象將被凸顯,更能留住人才,開創職涯願景。

在長照2.0推動支給付制度下,為了核銷申報費用、居服員薪資計算及個管派案的公平性,社區與居家式長照機構開始導入資訊系統,執行管理效能評估,科技化速度走得比住宿型機構更快,但賴添福認為,住宿機構人力不足的壓力更加迫切,科技協助照護將是必然趨勢,也是未來可以強化的地方

突破兩大門檻 科技才有導入空間

作為照顧產業第一線經營者,賴添福點出業者最在乎能否「開源」與「節流」,但現行法規卻給了兩道關卡,科技導入仍需要突圍。

第一道是「照護人力比標準」。「機器人不是人,無法算入照服員的人力比例當中。」賴添福表示,長照與其他產業最大差別是,政府注重「過程」,而非照顧所帶來的「效果」。即便科技提升長輩的服務體驗與感受、節省工作人員的負荷,現有制度卻無法節省法定所要求的「人力成本」。

第二道為「收費天花板」。目前老人福利機構仍屬特許社會福利事業,收費標準必須報由主管機關同意,因此業者導入科技所增加的成本,也較難藉由提高收費來回收,再加上長照服務目前是「供不應求」,業者更缺乏提高照顧品質的動力。

「多元需求一定要多元提供滿足,而不是採取同套設立與收費標準。」他建議,政府可挹注非營利單位提供經濟弱勢者照顧,同時開放營利單位開發自費服務,不僅提高新興業者投入長照的動機,更能加速科技導入。

水平、垂直整合成照顧趨勢

隨著長照法規放寬與促參案遍地開花,加上銀髮族的照顧需求改變,賴添福觀察,照顧產業未來會邁向水平與垂直整合發展。水平是指居家、社區與住宿式機構跨業整合,服務類型更為多元;而垂直指的是連續型照顧,從養生、醫療、長照到殯葬串連無礙,高齡者住宅、複合型銀髮園區等「連續型照顧社區(CCRC)」也將如雨後春筍出現。

「長照不該只有照顧,而是要與生活結合。」他認為,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高齡化,有別於傳統父母將老後託付給兒女,他們更願意提前自主規劃退休人生,而非到中重度失能、失智,才思考照顧問題。因此,集結居家服務、日間照顧、醫療護理與住宿機構的「複合型園區」才能滿足需求。而當複合型銀髮園區商業模式穩定,導入科技或其他創新服務,更有規模化效益。

更多照顧科技內容,敬請參閱第10期創新長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