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真|像家一樣的社區醫院 實現在宅臨終目標

日本傳真|像家一樣的社區醫院  實現在宅臨終目標
2020/11/18
作者/專欄

在宅臨終與看護的醫療法人社團「大和診所」(やまと診療所)(東京都板橋區),每年處理個案超過300人,他們除了全力開展在宅醫療工作,明年該診所將開辦「像住家的醫院」(約120床)的醫院。從以往在宅醫療經營到開設醫院的過程,「在宅臨終照護」在社區醫療中又扮演哪些角色?兩者又有哪些合作火花?

團隊執行在宅醫療  PA成為關鍵

大和診所安井佑院長說,支援「非健康壽命」(非健康族群)患者仍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應該是社區醫療今後應有的樣貌。

大和診所共有109名員工,其中13名專職醫師、12名是兼職醫師,以及35名支援「在宅医療PA」(PA為日本的醫師助理工作),診所負責東京都板橋區與其周邊區的在宅醫療。

當死亡無可避免時,借助醫療照護的力量,支持患者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到臨終,創造在家中安然自在離去的環境,也是在宅醫療的服務範疇。

2013年開業以來,大和診所患者數量與家庭照護人力逐年增加,目前患者數來到1000位。此外,20197月至20206月有341名患者在家中得到照護。在宅醫療的運作模式得以成功,主要是PA(醫生助理)的協助。

PA在訪問時與醫生同行,能支援醫生工作但不能從事醫療行為。它的角色屬於「協調者」,聽取患者、家屬、醫師、照管員等多元意見,讓照護資訊流通並擔任橋梁工作,塑造出患者希望的醫療方式。

 安井院長表示,醫師能夠回答患者對疾病的疑問,那是他們所擅長的,但是患者實際上是希望聽取各方說法,再形成醫療決策,因此必須用專案團隊的方式來思考和解決他的問題,這是醫生不熟悉的部分,也說明PA存在的意義。

社區醫院的目的:安心生活到臨終

明年4月大和診所將跨足醫院經營,「おうちにかえろう病院」將在板橋區開幕。醫院120床均作為社區綜合照護床,給急性後期轉銜至居家照護階段的病人,以及病情突然惡化的臨時住院所。

該醫院以提供「社區生活安心到臨終」為服務目標。同時,在宅醫療團段也建立院內看診的體制,藉此由院所無縫接軌至在宅醫療。透過此方式,可以建構符合患者生活型態的治療計畫,也能完整銜接入院與出院的醫療。

「おうちにかえろう病院」期盼成為患者「感懷人生」之地,「我希望醫院能提供患者思考自己餘生要實現哪些目標,一旦決定了,即使出院後我們也會支援他的決定。」

支援「非健康壽命」的社區醫療

為什麼希望開辦「像住家一般」的醫院?安井院長表示,目前醫院只關心疾病的治癒是不足的。

例如:一對高齡夫婦住在一起,患有肺炎,婦人罹患失智症,但同時要照顧先生。兩週後,肺炎在醫院治療好了,但婦人的身心機能退化,夫婦卻無法回歸過去的日常生活。

2012年度日本內閣辦理「有關高齡者健康意識調査」,有55%人表示希望能在宅臨終,2017年調查確有高達73%人在醫院臨終,顯示在宅臨終的願望難以實現。

死亡是超高齡社會的常態,安井院長認為,如何能夠「在不健康的壽命中仍保持健康型態生活、與疾病共存生活」,是醫療的重要一環。社區醫療團隊能體認患者的需求,賦予患者最後生命中一些快樂與幸福。

(編譯:安可人生編集長李全賢;資料來源:高齡者住宅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