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最前線】智慧科技加持 消防安全加碼有保障

【科技最前線】智慧科技加持 消防安全加碼有保障
2021/06/15
作者/專欄
「嗶!嗶!」火災警報器聲響大作發出示警,自動啟動通報 119 消防中心,成功攔阻火神奪命。在消防公安意識提升以及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獎罰並陳、多管齊下,國內長照機構改善場域安全比例大增。

去年起消防安全設備市場較往年更為活絡,扮演第一道防線「告警」的 119 火災通報裝置最為明顯,根據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講師潘國雄指出,估計全台機構裝設率於今年底將達到 95%。

無論是隱身住宅大樓的小型機構,或是新設的獨棟機構,如何根據環境條件做到最妥適的公安規劃,則相當倚賴挑選相對應的設備與產品。而設備業者近年也搭上物聯網技術成熟的風潮,推出 APP 即時通報裝置、火災動態引導系統、預警解決方案,結合 AI、物聯網等智慧科技,幫助業者打造更聰明、更安全、更省力的長照環境。

科技防災小兵立大功

許多既有小型機構隱身於現有商辦或住宅大樓,受制於現有建築空間,打掉重練困難重重。位於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康寧老人長期照顧中心正是典型服務在地需求的小型機構縮影,「我們只有 30 床,使用的空間就是一般住家 3 房 2 廳 1 衛的格局,」康寧主任林溦指出,現有狹小空間改造配合消防法規的要求並不容易。

「長輩的安全不能忽視,我自己也怕出事。」林溦表示,除了住民房間、浴室和廚房採用防火門,規劃分區就地避難等措施,也導入智能防災與門禁監視系統,即便是在人力不足的夜間,也能第一時間透過 Line 收到異常通報的畫面,即時處理。

自己深入研究消防設備的林溦認為,衛福部補助項目中難度最高的是電路設施汰換,「照護品質的提升與電量使用成正比,」因為許多機構日常會使用的護理器材都需要用電,她舉例,3管住民常用的抽痰機、蒸痰機以及新型智能設備都會增加使用電量增加,但機構欲改善電路設備,常涉及整棟大樓意願,非單一住戶可以決定。在這些條件限制下,採用智慧防災設備,若發生電線走火等意外能及時通報。

研發智慧公安設備的宇瞻科技業務行銷經理王國雄也建議,機構可先採納裝設能即時偵查與通報的智慧型設備,透過監視器畫面與瓦斯、火苗感測器、煙霧偵測器整合至消防受信總機系統自動播報,一旦偵測到環境中有光源,例如打火機光源、電線走火的火花,系統就能立刻拍照、Line 推播照片至預設的負責人手機,讓人員立即應變處理。

新設機構消防公安高標準

相較於既有小型機構消防改造之路困難重重,新設立的住宿式法人機構在《長期照顧服務法》嚴格的公安規範下,「建築規格要求很高」2020 年才剛完工開業的和頌住宿長照機構防火管理人江青豫說,建置初期就得投資重本。

為了讓消防安全更到位,和頌選用可以精準察覺定址火災發生區域的複合式 R 型火警受信總機,每台偵煙器都有自己的編號,當偵煙器接受訊號啟動,一樓受信總機會發出警報,並由圖控主機顯示偵煙器發報位置與樓層,搭配廣播主機進行火災廣播,而 119 自動通報系統收到受信總機火災警報訊號,也會自動通報 119勤務中心,避免人員忙亂無暇報警。

江青豫說明,當警報啟動時,系統會根據警報發生區域適時啟動相關設備,例如防火門關閉、空調關閉、全棟門禁打開等。此外,透過各樓層加裝監視器的方式,可即時看到起火點。

新型受信總機功能多元,但部分小型機構難以負擔成本。永揚消防安全設備公司經理陳惠君便建議「小而美」方案——連動式住警器,一旦發生火災的房間住警器大響,就會連動其他空間的住警器跟著響,並可串接 APP,即時傳送警報訊息至工作人員手機,達到相同效果。

善用物聯網、AI 大數據 防災有保障

瑞德感知科技董事長陳寶琳提醒,「預防」的概念需要被強化和宣導,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有時候可能只要及時通知管理人員拔掉插頭,簡單的動作就能避免一場火災的發生。

一般而言,消防設備多屬「備而不用」,如何確保設備在緊急時刻能正常運轉?智慧科技將是重要幫手。透過整合偵煙/溫、電線迴路、電源插座迴路3 大感測物聯網設備,進行 24 小時遠端訊號監控,並利用 AI 大數據分析,將能有效達到防範未「燃」的安全監控目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3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