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0個年頭 互助家庭成失智照顧者的第二個家

走過10個年頭 互助家庭成失智照顧者的第二個家
2021/04/20
作者/專欄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最新人口推估、內政部109年底全國人口統計及台灣失智症盛行率來推估,民國109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1.29 %,亦即在台灣約每77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未來的20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將增加約3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8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在家屬的期待下首創瑞智互助家庭,10年來造福了248個家庭,紓解家屬照顧壓力,減輕家庭照顧負荷,並延緩失智者之退化,提升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呼籲政府提高層級研議失智對策,並加速佈建多元服務迎接失智海嘯。

台灣失智症總人口推估
台灣失智症總人口推估。圖/台灣失智症協會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實務經驗中發現約有7成失智症家屬在整個照顧歷程中曾有輕生念頭,家屬覺得挫敗、孤單及無力感。瑞智互助家庭在10年前因應家屬的需求而設立,無償提供房舍給失智症家庭使用。許多互助家庭的家屬表示,當初如果沒有互助家庭,他們很可能會崩潰或已不在人世了。瑞智互助家庭讓家屬們覺得自己不孤單,相互打氣及學習之後,家屬們找到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家屬們覺得互助家庭是他們的「第二個家」。瑞智互助家庭10年來,共服務了248個家庭、超過10萬服務人次。家屬們說:「多一個互助家庭,就可少好幾個想跳樓的家屬」。

 

10年的互助經驗發現,不只家屬可以互助,失智者也可以互助,重點在於家屬及失智者被接納、支持、肯定與尊重,家屬們易親而顧減輕照顧壓力,相互交流學習提昇照顧能力,失智者相互陪伴,聊天、下棋、唱歌,也成為好朋友;最難得是,一般家屬不容易面對的善終,在互助家人的相互學習之下,在互助的失智者不但能延緩退化,在人生畢業時也能善終!

互助家庭成為照顧者助力 延緩退化情況

畢業家屬張梅君女士分享,她的母親在18年前罹患失智症,為了照顧媽媽,將媽媽接到家裡住,但卻帶來極大的照顧壓力與疲累,時常感到沮喪和痛苦,並有帶著媽媽輕生的念頭,當時社會上沒有類似的機構可以同時幫助失智者和家屬,互助家庭可說是梅君跟幾位家屬催生出來的。自從來到互助家庭後,不但梅君和媽媽都快樂許多,媽媽失智狀況也減緩了,可以跟互助家庭的長輩們聊天打牌,唱卡拉ok,來互助家庭成為媽媽最期待的事,梅君在這裡也認識了一群好夥伴,這裡的每一位成員成了梅君的新家人。參與互助家庭7年後媽媽離世,梅君仍然來瑞智互助家庭幫忙照顧其他長者,鼓勵安慰不知所措的家屬們,她將自己經歷過的痛苦和無助化為力量幫助其他人。

 

資深家屬虞蕙琪女士分享媽媽在60歲前,開始出現重複問同樣的問題、疑神疑鬼、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失智症狀,造成家人衝突不斷,蕙琪因照顧壓力自己也免疫力失調。很幸運地來到瑞智互助家庭後,這裡成為蕙琪媽媽生活的重心,轉眼在互助家庭已10年,蕙琪非常感恩台灣失智症協會,感恩瑞智互助家庭的家人及志工們,也感恩在這裡提供外籍看護照護失智長者的知識,更感恩自己當初做了這個選擇。蕙琪表示瑞智互助家庭不僅有效延緩長輩們的失智退化,而互助家庭裡的家人們真心彼此關懷、相互協助,更讓身心疲憊的家屬們有一處彼此取暖打氣的地方,是各自家庭之外最大的後盾,也是失智症家屬們的第二個家。蕙琪同時也呼籲失智症家庭一定要走出來尋找幫助,現在社會上已有許多相關資源。

像家一樣的環境 更是失智照顧充電站

在瑞智互助家庭中,有足夠設施滿足失智長者日常生活需求,並布置的像家一樣,提供長者進食、休息的空間。使用長者熟悉之懷舊傢俱、花布或居家用具,熟悉、親切的環境可讓失智長者發揮較大之功能,且有穩定情緒之效果。另外由於失智長者認知功能障礙,常對四周環境感到茫然,定向感障礙讓長者搞不清時間和地點。佈置環境時準備了足夠的自然採光、清楚之日曆及時鐘、足夠線索和標示的空間、明顯廁所標示等安全可自由活動的空間。在這裡,長輩們可以唱卡拉ok、寫書法、畫畫等,還有長者最愛的打麻將,家屬可以互相分享照護時遇到的難題,相互學習並有效抒解情緒和壓力。

 

湯麗玉表示,漫長的照顧歷程中,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常成為隱藏的病人,是憂鬱症之高危險群。瑞智互助家庭的照顧模式,可以成功抒解家屬照顧壓力,成為失智症居家照顧的充電站,為成本效益極高的失智照顧策略。瑞智互助家庭將持續以家的理念服務失智者與家屬,即便沒有血緣關係,這裡的家人比自家人更能同理、更多的互助和扶持,幫助家屬在面臨失智長者面臨善終時有更好的處置心情,這是一個善的循環,因此畢業家屬們很多也持續在這裡擔任志工,幫助更多家庭圓滿走完這不容易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