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達人專欄】從使用者行為思考的智能防災

【科技達人專欄】從使用者行為思考的智能防災
2021/03/23
作者/專欄

文/宇瞻科技智慧應用處專案經理李欣芸

上回專欄,談及智能防災的助益與應用可以分為三階段: 預防、搶救、疏導,藉由智慧物聯網整合技術,延伸或補強現場耳目與即時的應變。

但如何規劃出得宜有效的智能防災偵測,則必須以使用者行為出發探討:

建置防災系統常忽略使用者角度

隨著防範標的的不同,智能防災系統往往會有不同的評估規劃,但卻有一共同特性:建置的決策者往往不是被照顧者。例如,當日照中心的主任決定裝設預防失智者離開之門禁管制,但系統實際使用者是中心服務的長者;當住宿型機構的經營者決定在寢室裝設火苗感測器來偵測異常火源,但系統的使用者實為住民與現場照顧人員。

相較於建置系統的決策者擁有強烈的偵測動機,被偵測的系統使用者對系統運作不瞭解,可能也無意主動配合偵測行為。以門禁系統搭配人臉辨識為例,由於使用的攝影機有其辨識角度的限制,若來訪的家屬或長者沒有注意,該門禁機制可能無法發揮作用。

若無法從使用者行為進行設計,會造成規劃上的誤差,影響各種偵測系統的實際效果,導致使用者行為成為每項系統建置時的重大挑戰。

重視使用者行為  提升智能防災效果

在強調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智慧城市浪潮中,日本行為設計大師村田智明曾提出行為設計的4大特點:從使用者的觀點出發;將時間軸思考進去;重視人的行動心理勝於分析;焦點不只是擺在設備上,而是設備與人以及環境的關係。

宇瞻科技智慧應用團隊針對每個不同場域與產業類型的智能防災,也須考慮這4點,從使用者行為出發,以規劃出最符合需求的智能防災解決方案。

智能偵測的兩極面向:「牽制」動作或「融入」作息

以兩個實際案例來說明,如何關注在建置防災系統過程考慮行為設計。

首先以廚房用火監控為例,宇瞻團隊為科技大廠建置美食街的廚房用火監控系統,使用者是現場負責煮食的廚師,感測器能即時判斷現場是否有人,當廚房沒有人時,確保所有火/熱源都關閉。但是美食街餐飲種類多元,具有不同的烹調時間與型態,很難限制火源的使用,即便有人在現場,仍會因為疏忽而造成危險。

用LINE發送現場警報,建立自動提醒與斷火機制。(圖片提供/宇瞻科技)

宇瞻特別設計「牽制」環節,為彌補「人離開、火未熄」的人為行動缺口,同時又得因應不同的供電供火時段與需求,加入「按鈕啟用機制」,使用者必須先啟用按鈕,才能開始用火用電,強迫牽制使用者提高用火警覺,並強制提醒使用者身處用火敏感區域,需要多加注意。

另一方面,考量人身安全,針對獨居長者居住空間,宇瞻科技代理「長者照護智慧監控服務」,則是隱形「融入」使用者的作息。

針對獨居老人的安全照護,目前較常見的方式為設置緊急求救鈴、穿戴智慧型監測手錶、每日早晚按鈕回報安全等,但回歸使用者行為思考,獨居長者往往不習慣穿戴、或忘記要回報狀況,進而影響關懷的智慧偵測輔助效果。

宇瞻團隊有鑑於居住空間具有自在無拘束的環境特質,因應突發狀況需要24小時無間斷偵測,綜合考量下,最理想的智能監測機制是將設備隱形融入生活,故採用如裝飾家具的小型無線感測設備,搭配Wi-Fi無線感測和新的AIoT技術,提供獨居長者在住宅的即時狀況判讀。

宇瞻科技攜手元創電子智能物聯判讀生命徵象,提升銀髮獨居安全。(圖片提供/宇瞻科技)

以上兩個防災案場設計,恰巧是智能偵測的兩極面向:前者以強制「牽制」動作提升使用者災害預防警覺,後者透過設備與感測機制的選擇,將偵測這個行為隱形地「融入」作息。

智能防災是否能有效偵測,是後續應變的關鍵因子,從使用者行為分析思考,更有助於建置一套有效的智能防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