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戰國時代 | 高年級農學園 世代共融的實驗場

日照戰國時代 | 高年級農學園 世代共融的實驗場
2020/07/02
作者/專欄

穿過圍牆上的小門,眼前是一道道茄子、大頭菜、高麗菜、秋葵的整齊幼苗,還有將熟成的稻穗與花海,這裡是嘉義縣新埤國小學生放學後流連忘返的菜園,也是嘉義縣太保日間照顧中心長輩大展綠手指的舞台。

長輩們對於務農都不陌生,一來到日照就紛紛「技癢」,日照中心外的每寸空地都不放過,但始終不滿足。經營太保日照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嘉義縣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月娥便大膽地向一牆之隔的鄰居——新埤國小提議借地種菜,沒想到獲得校方積極回應,迸出「老幼共學」的創意,從去年10月開始,融入國小3、4年級的食農教育跟種植花木課程,成就這一片「高年級農學園」。

老幼共學 - 創新長照雜誌
嘉義基督教醫院嘉義縣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月娥。攝影 / 邱彥瑜

世代互動 顛覆刻板印象

種植工作被拆解為翻土、播種、施肥、除草到採收,由一位長輩教導,小朋友接手蓋土、澆水,長輩的智慧不僅於此,指導如何紮稻草人,還教導小朋友們用菸草水除害蟲,既天然又不傷身。「很多小朋友都沒下過田,頂多種綠豆啦!」新埤國小校長闕裕清笑說,學生們放學就自動到菜園澆水,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老幼共學 - 創新長照雜誌
看著茂盛豐收的老幼共農菜園,阿嬤笑得開懷。攝影 / 邱彥瑜

新埤國小三年級導師鄭雅琪說,學生其實對於跟長輩相處並不陌生,但也有「成見」,例如「阿公阿嬤很囉唆」、「喜歡大聲罵我」。經歷一同栽種的活動後,學生們能設身處地了解長輩,也意外發現平時學科成績不佳的孩子,在栽種技巧、招呼長輩等方面特別熟練。連平時不太與同儕互動的長輩,見到小朋友們也忍不住欣喜,「阿嬤臉上自然的笑容,是我們從沒見過的。」太保日照組長林姵君相當訝異。

老幼共學 - 創新長照雜誌
圖 / 嘉義太保日照

農園活動雖因疫情暫緩,新埤國小也將「老幼共學」納入校定課程,成為全校一到六年級的必修課。「從國小開始,讓孩子學習認識『老』是怎麼一回事,社區共生才能向下扎根。」林月娥相當欣慰,新埤國小的高齡教育不受限於課本裡,讓日照中心就近成為世代共融的實驗場域,長輩就是最好的教材。

讓社區鄰里成為最友善的支援

不只孩子對長輩有刻板印象,社區也有。太保日照前身為老人活動中心,當初選址引起鄰里反彈,林月娥回憶,7年前來評估時,談不到10分鐘便被請出去,「我們這邊不需要長照!」在地居民誤以為將設置養護機構,當成了嫌惡設施,太保市公所花了5年才說服,這也讓林月娥將社區融合的任務放在心上。

不僅舒適、明亮的空間讓開幕前來參觀的鄉親大吃一驚,日照中心開幕後,照服員們也常帶著長輩出門,推著行動咖啡車泡咖啡串門子,還有嘉基醫師隨行做衛教諮詢,不僅建立鄰里關係,更讓社區熟識日照中心的長輩。

「如果長輩真的在社區走失,社區鄰里也都認識他們,等於是我們的人力。」林月娥解釋,日照中心沒有門禁,失智長輩也能自由進出,但前提得打造友善的社區環境。

老幼共學 - 創新長照雜誌
日照長輩們常常走入社區,鄰里都認得。攝影 / 邱彥瑜

結合醫院 成就社區共生

因應在地需求,嘉基20多年前開始投入居家服務,並設置全嘉義縣第一間日照中心,伴隨著嘉義縣老人服務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更將長照服務置於醫院發展的三大目標之一。

去年,嘉基內部組織重整,由行政副院長統一管轄社區健康部與社區服務部,並設置長照醫療整合中心,聘雇專職的醫師與營養師,也定期來日照巡診,透過用藥整合改善不少長輩的困擾。

除了結合醫療資源,林月娥也自詡讓太保日照成為照顧專業的整合媒介,串連在地診所、藥局跟長照B單位,讓外來的專業資源真正能滋潤在地,讓日照中心成為社區共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