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新冠肺炎  長照機構分艙分流的撇步

防堵新冠肺炎  長照機構分艙分流的撇步
2020/03/24
作者/專欄

桃園養護機構傳出護理師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案例,此時長照機構落實中央公告的整備作戰計畫更加重要,工作人員分組及住民分艙就是感染管制的一大重點。

分艙與分流是為了降低機構工作人員及住民交叉感染的風險,透過將機構劃分為區塊管理,各區塊間人流、物品和活動不互通,假使某區出現破口,也不致於讓整個機構淪陷。

然而,對於小型機構來說,在空間有限、照顧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做到分艙分流相當困難的。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特別辦理「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感染管制措施實務操作建議」,約有35間住宿型長照機構參與,各機構感管負責人帶著平面圖及防疫應變計畫書,從實務角度出發,制定更完善的分艙與分流措施。

小機構也能做分艙分流

授課講師、義行老人長期照護中心護理督導與感染管制員李采婷表示,機構較大者可將每層樓劃為一區,每區以8至10位住民分為一艙,較小的機構做分區與分艙即可。在工作人員分組的部分,先考慮能穩定上班的正職人力,每一艙住民安排3至4人工作人員輪日夜班,每艙住民和照服員都不能互通,連宿舍也需要分隔,若員工宿舍無法隔間,至少要用屏風阻絕,盡可能做到完善防疫。

長照機構內護理人員數量較少,分組較為困難。李采婷提到,可透過協調將護理人員的排班時間拉長至12小時一班,若機構只有一位護理人員,請護理人員非必要不要跨艙服務,盡量用對講機遠端協助照服員,假使需要跨艙務必穿上防護衣、口罩與手套,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此外,各艙之間必須準備隔離車,分兩艙就需要兩台隔離車,隔離車上放置防護衣、護目鏡、口罩、手套及感染物品專用的垃圾袋。她解釋,這是當其中一艙出問題時,護理人員進艙協助時能夠有完備的防護。

李采婷將機構的分艙方式分享給大家

分艙時機構常面臨共用設備或場所的問題。李采婷舉自己機構的例子來說,由於洗澡房與洗衣房都集中在一艙,因此他們讓各艙長輩輪流洗澡,當另一艙長輩跨艙時,非同艙的長輩就待在房間內以減少接觸,洗完後所有設備都要加強消毒,機構若有人力考量可採取一天洗澡、一天擦澡的形式降低工作負荷。洗衣機則是一艙洗完衣物後,換另一艙洗之前,在洗衣機內泡30分鐘500ppm的含氯漂白水,做好確實的消毒。

如果住宿機構真的出現疑似的住民該怎麼辦?李采婷表示,疑似個案送醫的過程也必須有套應變SOP,當個案有徵狀時,護理師必須立刻做好穿防護衣、做好防護措施後,再進入疑似住民的房間,先拉起同房住民的圍簾後,再確認疑似個案的狀況,如有狀況立即通報疾管署,並在疑似病例房外加放隔離車,以利照服員穿脫隔離衣。當醫護人員到場協助疑似個案送醫時,必須將其他住民房門關上,同步請行政人員控管電梯,在傳染控制做好的情況下,將疑似個案轉送至醫院,接著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作為。

她認為,疑似個案的送醫流程必須寫在應變計畫中,而且機構要像火災逃生一樣實際演練過,如此一來發生狀況才能即時應變,這是現階段機構必須要做的事。更多的防疫動線與分區規劃,她推薦大家觀看疾管署的「因應新型冠狀病毒之長照機構動線管制」影片學習。

自製檢核表  落實環境清潔與消毒

接觸是新冠病毒的傳染方式,研究機構感染管理的專家、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李莉表示,飛沫粒子容易沾染在扶手、門把,因此落實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潔消毒就相當重要。李采婷則建議,例行性的消毒次數都要倍增,人員所及與手部可接觸之處,包含員工宿舍都要消毒,且機構防疫負責人必須訂定每日的清潔時間與檢核表單,定時檢查工作人員是否消毒。

她提到,漂白水(次氯酸納)濃度不足是機構常忽略的問題,機構可購置「漂白水濃度測試計」確認濃度是否符合環境消毒的500ppm的標準。此外,調製漂白水時,記得給員工防護設備,調製後的漂白水必須在24小時用完,避免影響消毒效果。

在手部衛生清潔部分,李采婷認為,不僅是教導工作人員落實洗手五時機,更要自製手部衛生檢核表,檢視工作人員的照護過程是否有遺漏,如有遺漏可以先登記起來,事後提醒,以實際經驗作為教導的素材,工作人員的手部衛生遵從率才會高。

李采婷特別製作手部衛生稽核表,確認工作同仁能夠落實洗手五時機(翻攝/李采婷講義)。

最後,她特別提醒機構必須定期補充和清潔乾洗手壓瓶,可將酒精的使用與有效期限寫在瓶身,因為酒精一旦過期,濃度就會下降,反而達不到消毒的效果,「必須注意所有細節,防疫才能做好!」

一旦長照機構出現疑似病例,以機構的資源來說,中央一定會進來協助與指揮,李采婷呼籲業者在這之前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