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帶我去看海?」  社工帶機構長輩一年出遊40次

「你什麼時候帶我去看海?」  社工帶機構長輩一年出遊40次
2019/10/30
作者/專欄

在萬華西園路上的葉爸爸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大門外觀看似與附近住家並無二致,他們跟全台近千家小型老福機構一樣,本身即是社區的一份子。按下入口處的自動開門按鈕,訪客便能進入機構,但很多長輩一旦跨入長照機構的大門,便鮮少有機會能夠離開。

「除了看病、回診,不然就是離開。」在葉爸爸老人養護所服務超過10年的社工陳昭明說,他曾訪視921災區獨居老人、做過遊民工作,2008年轉任老人養護機構,這也是他心頭最不解的困惑,「為什麼長輩一進入機構後,必須跟外界完全斷絕?進來之後,這扇門跟外面是兩個世界。」為了打開機構這道通往外界的大門,他招募上千名學生志工,帶長輩出門逛夜市、釣蝦、打保齡球、坐摩天輪、拍沙龍照、到兒童樂園搭咖啡杯,今年還帶長輩到台東「打工換宿」。最高紀錄曾一年內帶長輩出遊超過40次,幾乎是「週週出遊」。在每一個長輩的笑容背後,其實都是一次次對機構照顧習慣的衝撞與挑戰。為了帶長輩走出機構大門,他花了整整10年。

陳昭明笑說,帶長輩釣蝦大概也是他從沒想過的選項。(圖片提供/陳昭明)

「你要去哪玩?」

在早年的老福機構評鑑指標裡,參與社區活動並無次數要求,多數機構一年帶機構長輩們出遊一次,為了出這一趟門,租復康巴士、勞師動眾,對於財務、人力吃緊的機構並不容易。

因為待過財團法人組織,陳昭明相當擅於招募志工,他找來台灣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的學生們,帶長輩做職能治療、團體活動,新鮮的年輕面孔不只讓長輩們重溫看到孫子女的喜悅,也翻轉機構人員對照顧的想像,像是學生們把紙箱套在身上,偽裝成「真人打地鼠機」,讓復健訓練不再枯燥乏味。

有了人力,陳昭明開始想往外走。但他相當謹慎,一開始到附近的公園、市場繞繞,即便距離不長,陳昭明要求志工得接受推輪椅上街、上下階梯的實務訓練,以保障長輩安全。

幾乎全台北市的夜市都一一被他們征服。(圖片提供/陳昭明)

2014年,實習生聽長輩反映「想逛夜市」、「想去龍山寺拜拜」,讓陳昭明開始思索,如何讓機構長輩們享受最熟悉的生活。在某次加班的夜晚,陳昭明發現長輩用完晚餐只能躺在床上等待入睡,「我晚上帶你們出去玩好不好?」他問。長輩們紛紛點頭、興致高昂。先從室內夜間活動開始,接著帶長輩們去逛夜市,從鄰近的華西街夜市開始,南機場、饒河街、景美夜市⋯⋯,幾乎全台北市的夜市都一一被征服。後來,陳昭明更讓長輩跟學生一同「票選」想去玩的地方,夜市、看電影、烤肉、唱歌、看夜景、釣蝦⋯⋯,許多從沒想過的選項。

從2015年開始,數十場的出遊照片塞滿陳昭明的筆電與回憶,去竹子湖看海芋吃土雞、宜蘭礁溪泡溫泉、帶長輩穿軍服棚拍、搭乘甫開幕的機場捷運,讓長輩的生活不只有懷舊,更能跟上時代脈動。每到九月開學季,一批批新的學生志工前來報到,長輩們就殷殷期盼「這次要去哪裡玩?」

學生們提議帶長輩去攝影棚拍照,還租借軍服讓長輩回味軍旅時光。(圖片提供/陳昭明)

有人、有錢、有能力才能出門玩

不過,出門對長輩並不容易,對機構也是。陳昭明規劃活動、事前場勘絕不掉以輕心,依據志工人數調整出遊名額,每次出遊平均5至8位長輩,堅持以2位志工陪伴1位長輩,一年下來,參與過的志工人次超過600人。

長輩享有「出去玩」的權利,相對也得付出義務。陳昭明的第一招,出門前得簽署同意書,以及落實「使用者付費」,無論是志工或長輩,都得自己付費。陳昭明謹慎估算每次出遊的費用,不管是家屬出錢、或長輩省下自己的老人年金、慰助金,重點在於讓長輩自行決定是否能夠負擔,「你想吃好一點,就多付一點,就是AA制(各自支付自己的開銷)。」陳昭明認為,這等同將生活的「自主權」還給長輩,跳脫機構習慣的「按表操課」。

坐輪椅打保齡球也沒問題!(圖片提供/陳昭明)

而隨著出門行程拉長,長輩如廁問題、行走能力都必須納入考量,於是機構與復健診所合作,想出去玩的長輩也得參與復健,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學會轉位,「其實長輩沒那麼弱,太多時候是我們覺得他需要被照顧,但其實長輩有的就是時間。」陳昭明說,帶長輩出遊的秘訣是絕不催趕,保留充裕的時間應付突發狀況。

拍下長輩在海邊眺望的身影,是讓陳昭明最感動的照片。(圖片提供/陳昭明)

「你什麼時候要帶我去看海?」

跟長輩出遊這麼多年下來,陳昭明無役不與,只有前年缺席過一次。那天,一名由社會局安置的獨居長輩在出門前突然心肌梗塞倒下,沒再醒過來。陳昭明形容,那名長輩相當浪漫慈祥,生前是機構出遊的常客,他曾對陳昭明說「你什麼時候帶我去花蓮看海?」帶長輩出遊過夜並不容易,那句話便一直擱在陳昭明心頭,直到長輩驟逝,他驚覺「有些事再不做,就來不及了」,開始認真思考過夜旅行的可行性。

碰巧的是,今年3月,一批與機構長輩有著深厚感情的北護大護理系實習生提出邀約:「我們能不能帶長輩一起去畢業旅行?」算一算,一趟前往東海岸的3天2夜行程,普悠瑪車費、當地交通接送加上食宿費用,要價不斐。陳昭明找上在台東鹿野經營背包客棧的朋友,「那你們就來打工換宿吧!」朋友建議以「手工製作艾草條」交換住宿跟接送優惠,便促成了這趟長照界「空前」的打工換宿奇幻之旅。

為了節省台東小旅行費用,長輩也要加入打工換宿做艾草條的行列。(圖片提供/陳昭明)

旅程一開始就遇上長輩緊張失禁,學生們發揮護理專業緊急應變、為長輩清洗衣褲身體,這些意外插曲,跟一般人出遊沒有兩樣,大夥們仍享受著推輪椅到東海岸踏浪、在伯朗大道拍美照、插著鼻胃管也要喝一杯青草茶。這趟旅行讓陳昭明更堅定決心,「當你看見長輩的需要,眼前困難會一一排除。」陳昭明說。

每次出遊,陳昭明總習慣拿著長鏡頭,以不打擾的姿態拍下長輩與學生志工們最自在的互動,他堅持不讓大夥們穿著機構背心,只為撕去大眾對機構長輩的刻板印象。

「我們好像在挑戰機構的極限,但長輩如果沒來機構,他在家裡、在社區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嗎?」陳昭明說來輕巧,但字字堅定。

陳昭明(左二)帶著長輩們跟學生志工一起逛羅東夜市。(圖片提供/陳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