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醫療第一線 整合資源、尋求出路

在地醫療第一線   整合資源、尋求出路
2020/12/07
作者/專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使得醫療單位風險提升,醫療服務剎那變得遙不可及。而這並非偶例,台灣在921大地震、SARS 兩場大災難後,分別促成「社區醫療群」、「畢業後一般醫學(PGY)」兩項重要制度誕生,顯示社區醫療逐漸受到重視。

而在長照需求者的日常生活中,醫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讓醫療走入社區、甚至到家服務,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讓醫療服務資源從醫事機構內解放出來,更讓服務範圍擴及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等。在這之中,全台近370家的社區醫院、超過2.2萬家診所被視為社區醫療照護的第一線,他們如何守護社區的健康?

社區醫院:連結在地資源找生路

社區醫療 - 創新長照雜誌
在宅醫療學會醫師到家為長輩看診。圖/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認為,未來長照、醫療都得發展「在地生活圈」模式,節省家屬請假陪伴、交通往返的成本。而社區醫院具有不同職種組成的跨科別、多專業團隊,讓民眾不用跑大醫院,也能有享有專業便利的服務。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今年10月開始執行衛福部國健署計畫,以台中清泉醫院、永和耕莘醫院、竹山秀傳醫院、嘉義陽明醫院4家作為高齡整合照護(ICOPE)示範醫院。不僅呈現長照與醫療如何銜接,也希望將相關模式推廣到更多地區醫院。

身處人口密集區域的永和耕莘醫院,近年相當積極連結公部門、民間與在地資源,建置整合性的社區預防照護網絡,例如與里長共同開辦健康守護站、與教堂合作設置健康據點,並與7-ELEVEN 合作開設「幾點了咖啡館」。永和耕莘本身也提供多類型居家長照服務,更在雙北地區經營5 間老人住宅及住宿機構,服務對象從健康、亞健康到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近千床的服務量能可謂相當驚人。

位處偏鄉的南投竹山秀傳醫院,以深入社區從事健康促進、疾病預防作為生存之道,並開始與地方宮廟、社區協會攜手合作。2007年開始與紫南宮合作,為65歲以上長輩建立個人健康護照。後續也在社區成立生理量測據點,並由醫院端監控數值及到宅訪視,2012年至2015年更建置「南投智慧小鎮」,藉由遠距拓展照護服務範圍。

診所:走入家中全時段支援

社區醫療 - 創新長照雜誌
永和耕莘醫院帶領長輩製作「生命繪本」。圖/永和耕莘醫院

「在地老化需要社區照護,最方便的就是診所跟社區醫療群。失能、失智長輩沒辦法到醫院,我們就可以到家裡去。」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塗勝雄指出,不僅在健保、長照制度上都鼓勵診所醫師投入居家醫療與長照。

「門診跟在宅可以互補,」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解釋,在急性醫療、門診之外,大多數失能者、長輩仍須在家過生活,無論是慢性病管理、出院後照護甚至到居家安寧,居家醫療團隊可與醫院共享資訊及資源,加上跨專業團隊協作,以行動通訊與到家訪視與第一線的照顧者、家屬合作,更能夠24小時全時段支援。

近年也有診所開設醫事C據點、籌設居家及社區式長照服務單位,將照護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塗勝雄認為,診所具備醫療護理專業,能夠更敏銳察覺長輩身體狀況,協助轉介醫療資源,介入治療、避免疾病惡化,針對亞健康族群也能提供運動及營養建議。

塗勝雄分析,全台超過2萬間診所競爭激烈,加上健保財務危機也日漸嚴重,診所協會也接下「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推廣計畫到全台舉辦說明會,希望讓有意與長照接軌的診所能有典範案例可參考,反應熱烈。

不過,長照與醫療兩大制度銜接,仍有不少未竟之處。塗勝雄認為,去年上路的「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讓醫師協助個案情形評估、藥物整合,但其評估若與照管專員、照服員意見不合,該由誰來整合?這情形在資源匱乏的偏鄉區域更是嚴重。

更多照顧科技內容,敬請參閱第10期創新長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