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一流健康保險,卻有二流老人政策體系。民間百大老人團體於10月1日國際老人日前夕,共同呼籲政府與社會應該重新翻轉對老人想法與思維,「老是有智慧的、老是有用的、活出快樂老年生活是需要設計與學習的」,透過有系統的社會參與活躍老化政策導入,台灣老人可以活化自己強化社會參與,活出自己精彩第三人生,也降低失能風險,降低家庭與社會照顧失能各項壓力負擔。
台灣人口老化快速全球第一名,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躍升到20%,然目前社會對老人議題論述僅停留在長照與重陽節禮金,忽略銀髮族的後半人生,政策還有很大的著力空間。
成立「高齡事務發展署」 整合銀髮政策
聯合國於1991年制定「老人綱領」(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Older Persons),主張高齡者應該擁有的「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尊嚴」五大原則項目。
依此藍圖,歐美日等國皆已設有高齡者相關主責單位橫跨教育、勞動、安全、經濟、社會福利與醫療議題,國家整體規劃高齡者相關政策與議題。反觀我國相關老人措施呈現多頭馬車,導致高齡政策缺乏完整性規劃與推展。
所幸,目前台灣許多民間團體,用自己力量努力在民間共同打造健康活力老化社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期待政府重視關心高齡議題,成立專屬機關專責全力規劃高齡業務,提早部署超高齡社會需求,讓社會翻轉對老人錯誤觀點。
翻轉老弱殘形象 高齡者可當勞動市場「新銀礦」
109年9月13-14日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號召全國老人相關團體共30位CEO進行兩天高峰會議研議後疫情時代,新熟齡議題,會中共同決議:高齡者可以成為國家重要資產,新世代老人參與社會者不在少數,如何讓更多高齡者成為勞動市場「新銀礦」,國家應該有更積極作為。
老盟提出10大政策建議:
1. 運用科技整合高齡者終生學習系統
2. 建立高齡者退休學習寶典 倡導退休準備觀念之重要
3. 強化高齡者未來規劃5大重點:
健康自主管理、財產信託、意定監護、病人自主權利法、照顧安排等,加強相關民眾宣導。
4. 免費長者接種肺炎疫苗
5. 去除老而無用的社會標籤
6. 老人長期照顧政策應重視老老照顧、照顧虐待及老人保護問題
社會結構改變,照顧者獨撐照顧責任及老老照顧家庭多,多起照顧虐待殺人等社會事件發生,建議政府應結合社區力量推展老人保護守門員計畫,讓社區發揮互助力量協助老人保護,防止照顧暴力事件發生。
7. 降低高齡者出門社會参與的障礙
無障礙環境(公寓樓梯改造補助)、無障礙車輛(復康巴士、計程車及低底盤公車)的普及與運用合宜性(目前僅受限就醫);涉及交通部、內政部營建署、衛生福利部,建議應有具體解決問題的整合性政策規劃。
8. 建議增加花蓮、台東等偏遠地區長照暨老人機構工作人員之「偏遠地區加給」,協助偏鄉專業人才留任與聘任
建議衛福部可以增加花蓮、台東等偏遠地區護理人員之「偏遠地區加給」,以提高偏鄉護理人員的留任率,因為偏鄉地區的人力資源及待遇福利都無法與都會區相比,使得護理人力留任困難,為提高偏鄉護理人員的留任率,建議衛福部可增加花蓮、台東等偏遠地區護理人員之「偏遠地區加給」。
9. 長照資源分配策略再調整
目前長照體系著重在居家及社區式照顧,連居家聘請外籍照顧老人亦可獲得相當支付補助,多數因重度有管路個案,因著家人無力照顧送到機構式照顧的老人卻被政府忽略,相關費用仍由家屬承擔,就其人權保障上,嚴重被忽略,建請政府支付制度應以老人照顧需求為原則,而非以住宿位置為判定資源是否給予的標準,且現行住宿機構法規凌亂,建議應統一管理法規與單位,以免民眾繼續混淆。
10. 銀髮族的需要、銀髮族最懂
長照資源佈建快速,老人照顧品質應同時兼顧,建議善用銀髮人力協助政府進行第三方品質監測活動。建議中央建立品質監測平台,由各地銀髮族組成的秘密客,不定期執行第三方品質現況報告,將相關品質報告資訊公開透過提供給全國使用者,透過綿密的銀髮監督人力降低不當的服務提供亂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