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急速邁向高齡化社會的現況,如何好好「變老」以及「善終」成為備受矚目的社會議題。想要在熟悉的地方安心度過老年生活,甚至是面對生命的結尾,除了自身的準備外,更需要完善的長照系統支持。
政府自97年啟動長照計畫,從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提供多元的在地老化支持資源。但面對疾病、生理機能退化,仍有許多長者最終須入住養護機構,或在醫院病房迎來生命尾聲。
此外,據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全國死亡人數17萬1,857人,其中4萬8,037人死於癌症。為求善終,癌症病人在生命尾聲需要尋求安寧照顧專業者的協助。但專業安寧團隊培養不易,設有安寧病床的大型醫院一床難求,全台僅有817床安寧病床(資料來源: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供給遠遠不及需求。
為落實「善終」的基本人權,實踐在地老化,新北市政府102年首推社會安寧照護服務,希望將善終場所從醫院轉到社區,5月21日新北市宣布啟動安寧共照2.0服務,將預立醫療決定書到最終的在宅安寧串接整合。
新北市安寧共照2.0包括兩大計畫:
一、「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推廣計畫」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今年1月正式實施,意願人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保障自身權益;但偏鄉民眾需長途跋涉到有資格的醫院諮商簽署,十分不便。
本計畫透過示範醫院培訓偏鄉衛生所成員,成立諮商團隊,於偏鄉衛生所開設預立醫療照護諮詢門診。
二、「安寧緩和照護社區網絡計畫」
建構安寧緩和照護服務網絡,提供多元安寧服務,包括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社區安寧及機構式安寧。
由新北市出院準備友善醫院組成安寧緩和照護團隊,成為後援醫院,訓練基層醫療院所、衛生所、居家護理所之醫護人員,到病人家中提供安寧療護;包括居家訪視進行診療與處置、取藥、代採檢及送檢、醫療輔具租借、後送住院、協助善終準備、哀傷撫慰與後續追蹤等。
考量末期病人照顧不易,本計畫也納入「機構式安寧」並提供補助,培力護理之家及長照機構具備安寧緩和照護能力,讓機構也具備安寧病房的服務功能。

新北安寧共照2.0:安寧緩和照護社區網絡計畫(圖/創新長照)
期盼安寧共照服務的實施,讓高齡者與病人都能在熟悉的地方安心終老,讓在地老化真正實踐。